一、領子在服裝款式中的重要作用

領子在服裝款式中雖然體積不大,但部位重要,在服裝的整體造型中非常引人注目,它襯托著人的臉頰與脖頸,是連接頭部與身體的“視覺中心”。領子的形式不僅體現服裝的美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服裝的風格。領子的款式千姿百態,結構比較複雜,是服裝設計中的一項重要研究內容。

二、領子的分類

領子的造型千變萬化,在眾多的領型變化中,從構成和形式上可歸納為以下五種基本類型。

(1)無領:也稱領口領,隻有領窩部位,以領口本身的形狀作為領子的造型線,因此形成不同風格的無領結構。

(2)立領:直立環繞頸部一周的領型,通過改變領寬和領直立的角度可得到各種不同的造型效果,也稱旗袍領、軍裝領、唐裝領等。

(3)翻立領:是由立領作領座,翻領作領麵組合構成的領子,如襯衫領、中山裝領都屬此類。

(4)翻駁領:領身分領座和翻領兩部分,但兩部分相連成為一體,其實是翻領和駁頭的組合,領寬和串口線的高度和傾斜度等容易受到流行和個人喜好的影響,根據駁頭及領尖的形狀不同,有平駁頭和槍駁頭之分,以西裝領為基礎,可有多種變化。

(5)平翻領:是領座很少或沒有,平鋪在肩部的領型,根據領外口線的形狀和長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變化,常用於童裝及女裝襯衣上。

三、領子的結構特點

研究領子的結構首先要研究領與人體,尤其是研究領與頭、頸、肩的關係。

人體的頸部呈前傾的上細下粗的圓柱形,頸斜約9°,肩斜約19°,橫截麵類似桃形。由於頸部和肩部的形狀及活動狀態是決定衣領大小和底領口造型的基本依據,所以研究了解領子和頸、肩的造型關係是至關重要的,能覆蓋在頸部的基本領型應該是一個圓柱體的側麵展開圖。

四、領子的構成要素

1.領子構成的四大部分

(1)領窩部分:領子結構的最基本部位,是安裝領身或獨自擔當衣領造型的部位,是衣領結構設計的基礎。

(2)領座部分:單獨成為領身部位,或與翻領縫合、連裁在一起形成新的領身。

(3)翻領部分:必須與領座縫合、連裁在一起的領身部分。

(4)駁頭部分:衣身與領座相連,向外攤折的部位。

2.領子構成的其他要素

(1)底領口線:也稱裝領線,領身上需要與領窩縫合在一起的部位。

(2)領上口線:領身最上口的部位。

(3)外領口線:形成翻領外部輪廓的結構線,它的長短及彎曲度的變化決定翻領鬆度。

(4)翻折線:將領座與翻領分開的折疊線,它的位置及形狀受領子形狀和翻領鬆度的製約。

(5)翻駁線:將駁頭向外翻折形成的折線。

(6)串口線:將領身與駁頭部分的貼邊縫合在一起的縫道。

(7)翻折止口點:駁頭翻折的最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