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並不等於未來
過去不等於未來,我們要好好把握的是未來,不是已經離我們遠去的過去。
1920年,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小鎮上有個小姑娘出生了。她是一個私生女,媽媽給她取名叫肖菲絲。肖菲絲長大之後,慢慢懂事了,發現自己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她沒有爸爸。很多人都對她投來歧視的目光,小夥伴們都不願意跟她玩兒。對於這些,她不知道為什麼,她感到很迷茫。她雖然是無辜的,但世俗卻是很殘酷的。
上學後,她受到的歧視並未減少,老師和同學還是以那種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認為她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沒有教養的孩子,一個不好的家庭的孽種。在別人的心理暗示下,她變得越來越懦弱,自我封閉,逃避現實,不願意與人接觸,變得越來越孤獨……
在肖菲絲幼小的心靈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媽媽一起到鎮上的集市去——她總能感到有人在背後指指戳戳,竊竊私語:“就是她,那個沒有父親,沒有教養的孩子。”肖菲絲13歲那年,鎮上來了一個牧師,從此,肖菲絲的一生便改變了。
肖菲絲聽母親說,這個牧師非常好。每次等別人都進入教堂以後,她就偷偷地溜了進去,躲在後排注意傾聽。
牧師講道: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成功了,並不代表還會成功;過去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就要失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隻是代表過去,未來隻能靠現在來決定。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現實,都應該重視現在。我們現在幹什麼,選擇什麼,就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是什麼!失敗的人不要氣餒,成功的人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結果,隻是人生過程的一個事件、一段經曆。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永遠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
肖菲絲是一個悟性很強、渴望情感的女孩,她被牧師的話深深地震動了,感到一股暖流在衝擊著她冷漠、孤寂的心靈。但是她馬上提醒自己:“我必須馬上離開,趁別人沒有發現自己的時候,趕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