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喪並不能讓不幸者走運
沮喪情緒常常會擴大生活的不幸。有的人在沮喪中形成了對他人冷漠的態度,認為這樣可以報複別人,其實這樣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還會進一步損害自己的利益。因為這樣做,無論在肉體上、精神上都將進一步影響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無法堅強地麵對現實。事實上,沮喪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很難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成大事者不能不注意這個細節:不要因沮喪而擴大生活的不幸。
要成大事的人應該像對待所有其他的不幸後果一樣,對於不幸帶來的沮喪,不能一味地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應該振作起來,采取勇敢的態度、奮進的態度去直視它、麵對它,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去征服它。
如果你見過張璨,如果你知道她的人生經曆後,你一定會感到十分驚訝。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臉上還留有一股學生氣的女士,竟然擁有那麼多令人羨慕的財富,而她的經曆會更讓你驚訝。
在中學時代,到北大讀書成為張璨最大的夢想。但是由於第一年高考的失利,她被分配到東北的一所大學。張璨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選擇了再考一年,終於在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的秋天,她跨進了北大校門。
張璨在五彩繽紛的校園中自由地呼吸。她還是各種活動的積極分子,20歲時她不但贏得了大學生演講比賽的冠軍,還當上了學生會文化部的副部長。繁花似錦的未來已經在張璨麵前鋪開,就等著她去書寫了。
可是,命運對她卻偏偏不像對別人一樣,就在這個時候,人生和她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大學三年級的一天,張璨的父親接到一封北大的來信,讓他到學校談談。原來,他那個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都是學生幹部的女兒,竟被北大注銷學籍了。“把孩子領回家吧。”校方對她父親說。
張璨當時是北大學生會文化部副部長。但她突然被注銷學籍了,全北大唯一的一個!原因是有人舉報三年前她曾考上了某大學但沒去,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
如果換作別人,可能就會一臉沮喪地哭得天昏地暗地跟著父親回家了,這樣的打擊太沉重了。但是張璨沒有哭,反而是勇敢地留了下來。
1986年,張璨的同學都畢業了,大多分到中央機關當幹部。
隻有她雖然完成了學業,卻因沒有文憑,隻得到一紙說明,大意是說被注銷了學籍,但堅持上課,成績合格,學校不管她的分配。不過這個時候,張璨的心態已經很平靜了:“那時已經被大家給磨煉出來了,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反而覺得正是因為沒有工作,我的機會更多。”
在張璨的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給她留下這樣一行贈語:“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人生。”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幸,甚至是災難,但是不幸和災難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在不幸中變得沮喪、冷漠、偏執、不信任人,天天以淚洗麵,覺得全世界人都對不起自己。欲成大事的人不要因小小的沮喪而流淚,擴大自己的不幸,那樣你就會真的不幸了。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沮喪的時候,但沮喪並不是不可克服的,一遇上不幸的事就知道流淚的人是難以成就什麼大事的,眼淚並不能使不幸變成幸福,而最重要的是堅強地去麵對困難。
欲成大事的人要拿出勇氣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出引起沮喪的原因並努力設法改變現狀,一定要避免有難就哭的可悲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