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人生需要付出,因為成功不會從天而降,需要自己去爭取,需要自己去尋求、去創造。在西方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許多年前,一位聰明的國王召集了一群聰明的臣子,給了他們一個任務:“我要你們編一本各時代的智慧語錄,好流傳給子孫。”這些聰明人離開國王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完成了一本12卷的巨著。
國王看了以後說:“各位先生,我確信這是各時代的智慧結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們不會讀,把它濃縮一下吧。”這些聰明人又長期努力地工作,幾經刪減之後,完成了一卷書。然而,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又命令他們再濃縮,這些聰明人把一卷書濃縮為一章,又濃縮為一頁,然後減為一段,最後變為一句話。
聰明的老國王看到這句話後,顯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說,“這真是各時代智慧的結晶,並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句話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句話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沒有積極的行動,你就與成功無緣。期待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將一無所獲。
失敗者談起別人獲得的成功總會憤憤不平地說:“人家有好運氣。”他們不采取行動,總是等待著有一天他們會走運。他們把成功看做是降臨在“幸運兒”頭上的偶然事情。而成功者都是勤奮的人,他們從來都不靠運氣,隻是忙於解決問題,忙於把事情做好。
有人問牛頓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於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樣,牛頓也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得來的。放下手頭的這一課題而從事另一課題的研究,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
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開普勒也這樣說過:“隻有對所學的東西善於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對於我所研究的課題我總是追根究底,想出個所以然來。”而另一位英國物理學家及化學家道爾頓也同樣不承認他是什麼天才,他認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奮點滴積累而成的。約翰·亨特曾自我評論道:“我的心靈就像一個蜂巢一樣,看來是一片混亂,雜亂無章到處充滿嗡嗡之聲,實際上一切都整齊有序。每一點食物都是通過勞動在大自然中精心選擇的。”
你能夠使成功成為你生活中的組成部分,你能夠使昨日的理想成為今天的現實。但是,靠願望和祈禱是不行的,必須努力去做才能讓你的理想實現。整天等待免費午餐的人,隻會在消極的侵蝕中喪失生命的活力和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