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無坦途(1 / 1)

人生本無坦途

不要奢望征服了一座山,前麵就是一馬平川,因為人生本無坦途。

人生不可能沒有崎嶇的山路,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的環境時,要想跨越生命中的障礙,取得某種突破,往往需要一定的魄力。

人生本無坦途,在漫長的道路上,誰都難免遇上厄運和不幸。但生活的腳步不論是沉重、還是輕盈,我們從中不僅要品嚐失敗的痛苦,同時也應該學會享受收獲與快樂。隻要我們善於總結跌倒的教訓,在哪裏跌倒再在哪裏爬起來,告別迷惘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微笑著麵對明天,充滿信心地展望著更加燦爛的後天。不管是從輝煌成功中走出,還是在失敗中奮起,漫漫人生路,踏平坎坷成大道,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一家公司的主管,在一次培訓課上,用一幅圖詮釋了一個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圖:在一個圓圈中間站著一個人。接著,他在圓圈的裏麵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輛汽車、一些朋友。

主管說:“這是你的舒服區。這個圓圈裏麵的東西對你至關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裏麵,人們會覺得自在、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現在,誰能告訴我,當你跨出這個圈子後,會發生什麼?”

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一位積極的學員打破沉默:“會害怕。”

另一位說:“會出錯。”

這時,主管微笑著說:“當你犯錯誤了,其結果是什麼呢?”

最初回答問題的那名學員大聲答道:“我會從中學到東西。”

主管說:“是的,你會從錯誤中學到東西。當你離開舒服區以後,你學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見識,所以你進步了。”

主管再次轉向黑板,在原來那個圈子之外畫了個更大的圓圈,還加上些新的東西,包括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如果你總是在自己的舒服區裏打轉,你就永遠無法擴大你的視野,永遠無法學到新的東西。隻有當你跨出舒服區以後,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圓圈變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優秀的人。”主管說道。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環境與事物,每個人隨時隨地可能都需要轉換生存方式、生存環境、生存角色、生存意識。如果始終拘泥於一種思考方式、一個固定的位置,就會成為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的空間,得不到更長遠的發展。

人類科學史上的巨人愛因斯坦,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竟因三科不及格而落榜,被人嘲笑為“低能兒”。被譽為“東方卡拉揚”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初出茅廬的一次指揮演出中,曾被中途“轟”下場來,緊接著又被解聘。為什麼厄運沒有摧垮他們?因為他們始終把坎坷看做人生的軌跡,是人生的一種磨煉。假如他們沒有當時厄運和無奈,也許就沒有日後絢麗多彩的人生。

世上有許多的事情是難以預料的。成功伴隨著失敗,失敗伴隨著成功。麵對成功或榮譽,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氣淩人,把功名利祿看輕些,看淡些;麵對挫折或失敗,要像愛因斯坦、小澤征爾那樣,不要憂傷,更不要自暴自棄,把厄運羞辱看遠些,看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