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想得過於長遠
做人做事,想得長遠一點是好事,但有些事如果想得太長遠,就會成為無休止的壓力,煩惱也就會隨之而來了。
一個人如果把事情想得太長遠,就成了無休止的壓力。事實上很多人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常讓人深感不安的往往並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還沒有發生甚至永遠也不會發生的事情。人們總是為了將來所需和將來發愁,這種擔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煩惱解決不了問題,隻會增加你的壓力,使你整天憂心忡忡,無端猜忌。
春秋時期,有一個杞國人,他每天都擔心有一天會突然天塌地陷,自己無處安身。他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飯不香,睡覺不寧。
後來,他的一個朋友得知他的憂慮之後,擔心這樣下去會損害他的健康,於是特意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些積聚的氣體而已。而氣體無處不在,比如你抬腿彎腰,說話呼吸,都是在天際間活動,為什麼你還要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杞國人聽了,仍然心有餘悸地問:“如果天是一些積聚的氣體,那麼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不會掉下來?
開導他的朋友繼續解釋:“太陽、月亮、星星,也都隻是一些會發光的氣團,即使掉了下來,也不會傷人的。”
但是杞國人的憂慮還沒有完,他接著問:“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該怎麼辦?”
他的朋友又說:“地,不過是些堆積的石塊而已,它填塞在東南西北四方,沒有什麼地方沒有石塊。比如,你站著踩著,都是在地上行走,為什麼要擔心它會陷下去呢?”
杞國人聽了朋友的這一番開導之後,終於放下心來,十分高興。他的朋友也為他不再因無端的憂愁而傷身體,感到了欣慰。
後來,有位楚國的思想家名叫長盧子的,在聽說了杞國人和朋友的對話之後,不以為然,他笑著評論道:“那些彩虹呀,雲霧呀,風雨呀,一年四季的變化呀,所有這些積聚的氣體共同構成了天;而那些山嶽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這些堆積物共同構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積氣,地就是積塊,你怎麼能斷定天與地不會發生變化呢?依我看,所謂天地,不過是宇宙間的一種小物體,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種,其本身並未終結,難以窮盡;因此人們對這件事也很難想象,不易認識,這都是很自然的。杞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這確實想得有點遠;然而他的朋友卻說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對。天與地不可能不壞,而且終究是要壞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壞了,人們又怎麼能不擔心呢?”
對於這場爭論,戰國時的鄭人列禦寇也有說法。他認為:說天與地會壞,是荒謬的;說天與地不會壞,也是荒謬的。天地到底會不會壞,我們目前尚不知道。不過,說天地會壞是一種見解,說天地不會壞也是一種見解。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來不曉得過去,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
毫無疑問,假如用今天的科學常識來看待天和地,我們完全可以斷言,那個杞國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長盧子和列禦寇的觀點都有偏頗。但這則故事仍然說明:對於一個時代所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人們不應該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法自拔。人生還是要豁達些好。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麵這個故事,引申出“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於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帶著一張愁腸百結、鬱悶難消的臉,走到哪裏,就把鬱悶和壓抑帶到哪裏。憂鬱,不但會影響你的工作和思維,而且還能破壞人的免疫力,抑鬱成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快樂永遠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付出也是真正快樂的源泉。一副快樂、聰明的麵孔,會讓人覺得輕鬆快樂。
所以,當你感覺非常鬱悶沮喪,感到特別疲憊時,不妨請一天假讓自己去調整一下。這個世界其實離了誰都轉,所以我們並不是自己想得那樣不可或缺,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妨給自己一些調整的時間。這樣,你很快就會感到精神振奮,憂鬱的陰影也會迅速消失,歡樂的陽光將會照亮你的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