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方能成功
臥薪嚐膽、忍辱負重,自古便是成功者的重要素質。傷痛與屈辱不是要將人打倒,而是要將人磨煉成為英雄!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以為出現了不能承受的“重”。這種“重”是我們真的不能承受了嗎?還是我們不願意承受“重”帶來的傷痛?在意誌薄弱、眼光短淺的人看來,也許這種“重”的確無法承受,但對意誌堅定、胸懷大誌的人而言,這種“重”往往是歲月的磨煉,他們將因此而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遊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戰爭在今浙江嘉興的衝積平原上進行。吳軍是著有《三十六計》的孫子訓練出來的精銳之師。而越軍不僅人數少,。且稚嫩年輕。但之前,越王勾踐以範蠡為軍師,神機妙算,曾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傷重而亡。後來,在吳國首輔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要消滅越國。
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而文種花重金買通了一位吳國大臣,讓其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使夫差動了懷仁之心,沒有滅掉越國。然後,勾踐率王後與範蠡入吳為奴。勾踐為存性命以圖東山再起,放棄了自己曾為君主,甚至作為男人的全部尊嚴,從而博得了夫差的憐憫和同情,不準伍子胥殺溫順如羔羊、木訥如農夫的勾踐。
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為夫差嚐糞來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回到越國的勾踐,搬進了一座破舊的宮室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20年雷打不動,天天如此。此間,文種不斷出使吳國,進貢財寶。而範蠡的情人西施,因美豔絕倫於世,勾踐也勸其忍痛割愛,獻與夫差。西施入吳宮後,獲得夫差的專寵,麻痹了夫差對越國的警惕。
20年後,即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雖然夫差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夫差竟想效仿20年前勾踐的求和,然而勾踐卻不會重蹈覆轍。最終,吳國的版圖被悉數並入越國,夫差也在流放途中難忍羞辱而自殺。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勾踐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嚐糞問疾、臥薪嚐膽20年!勾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誌,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的人間神話。“臥薪嚐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誌對我們而言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它讓我們懂得,即便我們一下被打倒,也不應立刻放棄,隻要有足夠的毅力與耐心,重新站起來的那一天終會來臨,在其間所受的痛苦與傷害,到那時將統統成為人生的榮譽勳章。
淮陰侯韓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也體現出了這一點。
當初,在韓信還是平民時,家中貧窮,常在熟人家裏吃口閑飯,很多人都討厭他。在淮陰的屠宰戶裏,有位惡少,公然侮辱他道:“韓信,你雖身佩寶劍,但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你是個膽小鬼,如果你能不怕死,就用你的劍來刺殺我;如果怕死不敢刺,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於是,韓信想了想,便低下頭趴在地上,從那惡少的胯下鑽了過去。從此,滿街的人都譏笑韓信,認為他是膽小鬼,但韓信從不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