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逼”上巔峰(1 / 1)

把自己“逼”上巔峰

把自己“逼”上巔峰,首先要給自己一片沒有後路的懸崖,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力挽狂瀾的秘密就在於此。中國有句成語叫“背水一戰”。它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我們常常用它來比喻決一死戰。背水一戰,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後路斬斷,以此將自己逼上“巔峰”。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這個典故對於處於苦境中的人來說,至今仍有著啟示意義。

韓信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韓信開始往東攻打趙王歇。

在攻打趙王時,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麵堵住井陘口,一麵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這樣韓信小數量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麵作戰。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不免對戰況有些擔心,但他同時心生一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30裏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2000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1萬人馬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兒,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以少勝多,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麵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最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隻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死一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