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遇到了一名身份可疑的僧人。
那是唐德宗建中(公元780年~783年)初年,士人韋生搬家去汝州,荒野中遇一僧,兩人相談甚歡。當時天色將晚,僧人指前路道:“再過幾裏,便是我的禪院,可否光顧?”
韋生答應,叫家眷先行,自己跟僧人在後麵。走了十多裏地,依舊不至,韋生問僧人,後者指著前方的一處林煙,說:“那就是。”
又走了一段路,天已全黑,韋生開始懷疑。韋生平素擅長彈弓奇技,百發百中,於是悄悄從靴中取出彈弓,裝上銅彈丸,對僧人說:“我趕路是有程期的,路上相遇,因相談投機,所以共行,並接受您的邀請,可現在已走了二十多裏,依舊不到,什麼意思?”
僧人隻說:“跟我走好了。”
僧人又往前走了百餘步,韋生已知其為江湖大盜,於是在身後發射彈丸,正中其後腦。僧人似乎沒什麼感覺,韋生又連續發射,五發彈丸皆中其腦,僧人這才摸了摸後腦,說:“你別再搞惡作劇了好不好?”(凡五發中之,僧始捫中處,徐曰:“郎君莫惡作劇。”)
韋生知道遇見了高手,無可奈何。
二人行至一莊,有數十人舉火炬出迎。僧人拉韋生來到中廳,說:“公子莫怕。”
隨後,僧人問左右:“這位公子的家眷安排好了嗎?”
左右遂引韋生去看,後者見其妻女別在一室,被安排得很好。韋生回到中廳,僧人握手道:“我確是大盜,與君共行,本來無甚好意,欲行加害,但公子身懷絕技,為貧僧敬佩。當然,也就是我,若逢他人,早被你擊倒了。彈丸都在這裏——”
說罷,僧人摸了一下後腦,五顆彈丸墜地有聲,其腦竟無傷痕。
在唐時,很多大盜披著僧人的外衣。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曾到鄠縣打獵,搜索山林時,在草叢中發現一個大櫃,上著特別牢固的鎖頭。寧王叫人將櫃子弄開,發現裏麵竟然有一漂亮少女。少女稱,自己跟叔伯住在前麵的莊子,昨晚遇到強盜,當中兩人是僧人,把她抬到這裏欲謀禍害。當時,寧王剛捕捉了一頭黑熊,於是在帶走少女的同時,把黑熊裝進櫃子,重新上了鎖。
三天後,傳來一則新聞:在鄠縣,兩個僧人抬著個櫃子住進了一家豪華客棧,出手闊綽,給了店家一萬錢,說要做法事,待一天一夜,但別人不能進入他們的室內。到了後半夜,旁人聽到僧人住的屋子有搏鬥之聲。天亮後,店主感到奇怪,往裏一探頭,就覺得耳邊生風,一頭黑熊衝了出來,再看那兩個僧人,都已經被啃得露出了骨頭。
當然,被熊所食的僧人跟韋生遇見的僧人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不過小小的好色之徒而已,後者則是資格極深的武林高手。
卻說當夜,僧人邀韋生夜宴,說:“我有幾個兄弟,願意引見給你。”
不一會兒,進來紅衣大漢五六名,列於階下。
僧人說:“快來拜見公子,若是你們遇到他,腦袋早就成齏粉了。”
吃完飯後,僧人說:“我雖為僧人,但做大盜已久,現年歲高了,欲改前非,可不幸有一逆子,名飛飛,本領已超過我,我令其退出江湖,但不奏效,今晚你能否幫我將其除掉,以絕後患?”
正說著,飛飛出來了:“知有高人前來,我欲與之比武。”
飛飛年方十六七歲,碧衣長袖,膚色如脂,看似羸弱,而目光如鷹視狼顧。
僧人嗬斥:“退下,後堂相待!”
飛飛走後,僧人取出一把長劍並把地上的彈丸撿起交給韋生,說:“希望你使盡渾身武藝,為我斬殺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