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去查訪。至蘭陵裏,左尋右覓,入一小門,聽到那老人的聲音:“我今日受辱,你們給我打點熱水去。”

黎幹聽後很害怕,急忙換了便衣,於當日黃昏趕到蘭陵裏,進院後立即拜倒,為自己開脫了一下:“我為長安市長,若威儀盡失,也不是為官之道。您混跡於眾人間,除非有慧眼而不能識。現在,我已知罪,您若不原諒我,也非擁有義士之心。”

老人笑道:“那是老夫之過了?”

黎幹沒搭茬兒。老人也不再問,隨後設酒席,一起喝酒。至夜深,老人縱論仙道俠義,黎幹敬畏。

末了,老人說:“君可知北鬥七星?”

黎幹本占卜出身,自然曉得星相,於是點點頭。

老人又言:“可知七星之名?”

這一下還真把黎幹問住了,慌忙請教。

老人話鋒一轉,說:“老夫有一技,請允許我為您表演。”

遂入屋中,良久出,已換上紫衣,雙手持長短寶劍七把之多,舞於庭中。騰步飛躍,上下揮動,劍光如星月閃爍,劈斬所至,自覺裂盤斷石。老人飛速旋轉,一如陀螺,隻見劍光而不見其人。其間,劍鋒不時掠過黎幹的麵前,後者戰栗不已。最後,老人擲劍於空,落下後,七把劍插於地上,呈北鬥七星之形。

老人對黎幹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七星的名字了,執陰、葉詣、視金、拒理、防仵、開寶、招搖而已。”

黎幹又拜,說:“我命為您所賜,希望能拜師。”

老人說:“你雖有膽氣,但骨相無道氣,不可收你為徒。”說罷,轉身進了屋子。

黎幹若有所失地回到家裏,照鏡子,發現胡須被老人剃掉了一寸多長。轉天,黎幹再去蘭陵裏尋訪,但屋院內空無一人。

當時,黎幹與受寵的宦官劉忠翼交往密切,欲改立太子。在太子(德宗)即位後,他又多次喬裝打扮後,溜出府邸,秘密與劉會晤。終於有一次,化裝後的這位老兄被逮個正著,一下子觸怒了德宗,將之流放遠方,途中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賜死藍田驛。

沒人知道藍田驛中的黎幹是否會想起當年蘭陵裏的一幕:那位劍仙老人又去哪裏了?老人能否神奇地出現在他麵前將他拯救?老人終於沒來,隻有那七把寶劍的幻影在他生命最後的天空中飛舞,其中一把就真的屬於了他。隻不過,要的不是他的胡子,而是他的命。

行盜之前,先吃人腿

李廓是晚唐人,出身隴西世家,宰相李程之子,詩人賈島摯友,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考中進士。

此前,李廓多次落榜,又多次複讀,每年奔走於趕考的路上。有人說了,考進士那麼難?當然難。按唐時慣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隻錄取二三十人,其上榜比率就可想而知了。很多人,考中進士時都已經滿頭白發。比如詩人顧況之子顧非熊,段成式的好友。此人在當時非常有名,之所以有名,不是因為詩歌。雖然他的詩寫得確實不錯,隨手摘錄幾首:《閭門書感》:“鳧鷖踏波舞,樹色接橫塘。遠近蘼蕪綠,吳宮總夕陽。”

《桃岩懷賈島》:“路向姚岩寺,多行洞壑間。鶴聲連塢靜,溪色帶村閑。疏葉秋前渚,斜陽雨外山。憐君不得見,詩思最相關。”

《題馬儒乂石門山居》:“尋君石門隱,山近漸無青。鹿跡入柴戶,樹身穿草亭。雲低收藥徑,苔惹取泉瓶。此地客難到,夜琴誰共聽!”

《天津橋晚望》:“晴登洛橋望,寒色古槐稀。流水東不息,翠華西未歸。雲收中嶽近,鍾出後宮微。回首禁門路,群鴉度落暉。”

《送馬戴入山》:“古木亂重重,何人識去蹤。斜陽收萬壑,圓月上三峰。雲裏泉縈石,窗間鳥下鬆。唯應采藥客,時與此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