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要攔我!”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長安陷落,僖宗皇帝逃往成都。黃巢進長安的儀式盛況空前,鐵騎奔流,聲震百裏。入城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李姓皇族誅滅。這就是傳說中的報複吧,然後一把火燒了考試機構。他取國號為齊,也做了皇帝。但這一切如曇花開放般短暫。在兩梟雄朱溫和李克用的夾擊下,黃巢很快就退出長安,此前,對這座“官民勾結”的城市進行了大掃蕩,士民死傷慘重。
黃巢之亂促使唐朝末年成了一個武人的超級角鬥場。
一般來說,每個王朝的末年都很亂,但縱觀曆史,沒一個王朝的末年像唐末那樣瘋狂。軍閥之間每天都在互相攻伐,百姓朝不保夕。而且天災綿延,饑荒不斷,家鄰相食,恐怖無比。
起兵之初,因為需要吸納百姓加入,黃巢還不敢對平民怎麼著,並叫大將尚讓起草過這樣一道告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不像李家皇帝那樣不愛你們,你們可別害怕呀!”但自打從長安退出後,在末日陰雲的籠罩下,這支絕望的部隊披著發,完全陷入瘋狂和變態的境地:所過之地,無論官府,還是百姓,屠掠殆盡。
黃巢撤出長安後圍攻陳州,多次攻擊均不得手,看到軍糧不濟,於是將民間吃人之風轉入軍中,下令用人肉充當軍糧:將戰俘和百姓用巨碓、巨舂碾為肉末,放上鹽,拌上粗糧,給士兵們吃。很快,這成為唐末亂軍的一種風尚。其中,軍閥秦宗權的部隊最恐怖,這支部隊在行軍時,馬車上就拉著一條條醃製過的人大腿。
不說這些嘴角淌血的軍人如何,隻說當竊賊都開始琢磨作案前吃點人肉時,那個時代的一切絕望、迷狂與血腥也就容易理解了。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黃巢這首《自題像》詩意淒美。遙想他奔赴洛陽趕考的日子,天下誰人識得他黃巢?作為一個無名小輩,在又一次落榜後,他獨自登上天津橋。
這是洛陽最著名的一座橋。
在橋上,黃巢看到一個安然盤坐的老乞丐。
黃巢摸了摸口袋,還有幾枚銅錢,於是扔進了乞丐的囊中。這時候,黃巢才發現,那老乞丐隻有胳膊,沒有雙手。老乞丐對他嘿嘿一笑,“以右足夾筆寫經”,欲書時,“先再三擲筆,高尺餘,未曾失落。書跡官楷,手書不如也”。
聊天中,黃巢得知:這個沒手而靠腳抄寫佛經的乞丐,在七八十年前的唐代宗大曆年間(公元766年~779年)就已經坐在橋上乞討了,幾十年來風雨無阻,在日出日沒中看著帝國的夕陽一點點落下。
黃巢百感交集。但他到底不是一個柔弱的書生,惆悵之外其意難平、其心不死。
黃巢走前告訴那老乞丐:“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皇帝,就派人來接你,把你供養在宮中。”
老乞丐像個參透人間諸事的禪師,笑而不語。黃巢愣了一下,也慢慢露出笑容。就這樣,未來的黃王,站在黃昏的天津橋上,一點點張開了血盆大口。
高力士與玄宗不得不說的故事
下麵這個故事,是唐朝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司徒薛平,唐朝名將薛仁貴曾孫,與比他年長很多的太仆卿周皓有交情。
周皓,史上無更多記載,隻知道在他年少時正值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6年),後白居易有詩《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裏麵的周皓似乎就是本文主人公。詩如下:“東道常為主,南亭別待賓。規模何日創,景致一時新……”
此日,薛平與周皓相聚。客人中,有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身著緋色官服。按唐朝規矩,官員三品以上的,穿紫衣;四、五品的,穿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