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裝,偷偷地去參加宴會。
在熱鬧的宴會上,葉限吸引了人們的眼光,一些小夥子向其求婚。
後母的親女兒覺得麵前惹火的少女很眼熟,對母親說:“她好像是我姐姐呀!”
後母望著錦衣金鞋的葉限,也很懷疑。葉限警覺起來,知道被發現,於是悄悄返回家裏,因走得慌忙,在路上丟了一隻金鞋。後母回來後,見葉限在庭樹下睡覺,也就打消了疑慮。
葉限所住的地方鄰近海島,島中有一國叫陀汗國。卻說葉限丟失的金鞋,被一人拾到,賣至陀汗國。國王得到後,叫宮女試穿,都穿不進去;令全國女子試穿,也沒有一個合腳的。鞋雖為金製,但輕如羽毛,踩在石頭上,沒一點聲音。國王以為這鞋來路不正,於是拷問賣鞋的人,後者說不出所以然,隻道是在路邊拾的。
國王派人出海,四處搜尋,終在葉限家找到相同的另一隻鞋。葉限腳穿二鞋,甚為合體,又穿上錦衣,美麗如仙女。
後來的故事是:葉限把事情的因由全盤道出,金魚的骨頭和她自己都被帶回陀汗國。
也正是這一天,後母被天降的飛石砸死。再後來,葉限成了國王的夫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國王知道金魚的骨頭的神奇,向它祈禱,要了一大堆珠寶。但後來再向它祈禱時,便不靈驗了……
這個故事本身很完整,不妨全文摘錄:
南人相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娶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慧,善鉤金,父愛之。末歲,父卒,為後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時嚐得一鱗,二寸餘,赬鰭金目,遂潛養於盆水,日日長,易數器,大不能受,乃投於後池中。女所得餘食,輒沉以食之。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複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魚未嚐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後令汲於他泉,計百數裏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魚即出首,因斫殺之。魚已長丈餘,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於鬱棲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複見魚矣,乃哭於野。忽有人發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內藏於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女用其言,金璣玉食,隨欲而具。及洞節,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隻履,為洞人所得。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十島,水界數千裏。洞人遂貨其履於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栲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於道旁。既遍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始具事於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人哀之,埋於石坑,命曰“懊女塚”。洞人以為禖祀,求女必應。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一年,王貪求,祈於魚骨,寶石無限,逾年,不複應。王乃葬魚骨於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至征卒叛時,將發以贍軍。一夕,為海潮所淪。成式舊家人李士元所說,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記得南中怪事。
“灰姑娘”葉限的傳說,在民間故事中屬於一個類型:背景設定在“家庭內部”,涉及勤勞、善良、貪婪、懲罰、善惡有報等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