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軍人般的堅定和豪邁深深感染了在場的廣大幹部職工,結果順利當選為廠長。
很快,吳某把針對企業的現狀進行改革的方案拿了出來,並且大刀闊斧地付諸實行,企業的銷售和生產麵貌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能人的領導立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截止到1998年,在吳某擔任廠長後的第十個年頭,這家原本一百多人的小廠,已經發展成為年產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年利稅上千萬元、產品遠銷十多個國家的大型現代化商業集團。
集團發展壯大後,廣大幹部職工的福利和待遇也水漲船高,在今市同類單位中居於領跑地位,大多數原廠老職工還在企業的補助下購置了私有產權的新房。
不過人們對吳某的不滿情緒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原來,吳某雖然個人能力很強,也給企業帶來了成功,但是在企業管理方麵卻鐵麵無私得有些不近人情,尤其是在某些企業經營方法上走得有些過於超前。
集團有兩個重要的製度就是業績考核獎勵製度和領導幹部風險責任獎罰製度。根據第一個製度,企業的銷售人員在外推銷產品到一定業績,可以根據業績獲得提成,而那些長期不能達到銷售最低指標的人將被迫轉崗;根據第二個製度,企業的領導幹部對本部門的業績負有直接責任,達到或者超過業績有很好的獎勵,而不能及時完成任務則有相應的罰款處理。
這兩個製度強有力地調動了廣大幹部和銷售人員的工作熱情,但是也因此而創造了普通員工和管理、銷售人員之間的巨大收入差距,比如有的銷售人員一個月收入甚至要超過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可以說,很多一般職工對這個製度是很有看法的。
而位於企業等級金字塔頂端、並親自製定這兩個製度的吳某,也在承擔巨大風險的同時,獲得巨大的個人收益。短短數年吳某個人從小草房搬進了大別墅,還擁有了單位配置的豪華房車,也被推到了是非曲直的風口浪尖上。不斷有人到上級部門舉報吳某的所謂違法亂紀行為,有關部門隻好派遣一個工作組深入集團調查吳某的經濟和作風問題。
可是經過調查後,上級部門發現吳某的所有收入和財產都是經過合法途徑取得的,他本人除了在企業內部管理中時有家長製作風外,並無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問題。
一句話:吳某是個清官!
但是投訴、舉報吳某的匿名信和來訪仍然絡繹不絕,上級部門雖然明知吳某是清白的,仍不得不慎重地考慮吳某在該集團的去留問題。
1999年,被明升暗降的吳某調任市政協的一個清水衙門當起了閑人。繼任的集團董事長李某,不懂經營管理,結果本來經營得如日中天的企業在數年後再次陷入嚴重的虧損,企業為擺脫困境不得不大規模裁員。此時那些曾經指責吳某貪汙腐化的幹部群眾終於想起了吳總在時的好處。
隻看表麵現象,不具體分析實際情況的偏執兩極思維,葬送了一個企業,也讓很多原本可以快樂幸福的人,從此墜入人生的穀底。
兩極思維的人從表麵現象上待人接物,不僅經常冤殺清官,還經常不分好歹地把貪官當成清官。
2003年,當北票市五間房鎮黨委書記李德田因為職務犯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的消息傳來時,最不能接受的除了他的親人外,還有北票市五間房鎮的普通百姓。
李德田平時給人的印象是“一本正經、清正廉潔”。李德田的司機也曾說:”李德田是我見到的最廉潔的領導。”
當年4月,當李德田被檢察機關批捕後不久,北票市甚至有十名人大代表寫了請願函,認為李德田不可能有嚴重的違法行為。由此可見李德田在一般不了解情況的人心目中的清廉形象。
而實際上,經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法院審理查明,2003年2月份,北票市三環鋼鍬有限公司經理譚某為了取得一個開發項目,找到李德田幫忙運作,曾先後送給李德田現金67萬元。此外,譚某還為李德田買了一套50餘萬元的別墅,但還沒來得及將手續交給李德田。
所以識別貪官不能光看表麵現象。貪官表麵都不像貪官,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他們善於“包裝自己”。
原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曾繁衍最典型,他在主編的《曆史的啟迪》裏,大聲呼喊:“改革開放,繁榮經濟,要堅定不移;保持廉潔,反對腐敗,也要堅定不移。”而在暗處卻是一個“早上圍著輪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的腐敗分子,並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居然索賄38萬元。
中央電視台1994年拍攝的電視片《東方之子——成克傑》中,成克傑麵對鏡頭,滿臉的憂國憂民、聲淚俱下,何其正義啊!他還在台上大講:“一想到廣西還有兩千萬人沒有脫貧,我這個當主席的覺也睡不好啊。”可惜罪行提前暴露,戲演到這裏就草草收場了。
辯證地考察,區別清官和貪官,不論區分是否成功,都仍舊是一種兩極化極端思維的產物。
在現代社會,職位無論高低,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與普通百姓一樣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在政治上、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決不能把人民交給的權力用於謀求自己在政治、經濟和生活上的特殊化。
可以這麼說,做官清廉是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公職人員理應也是必須遵守的基本職業操守,如果做官不清成了貪官,則勢必將受到法律的製裁和人民的唾棄。所以我們老百姓實在無須盲目崇拜任何一位所謂的清官。
三、浪子的難題
一個人本身是有多個側麵的,具體到每個人的心態、人格發展也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想要無視人的這些側麵、無視人的心態、人格的複雜和長期發展,而代之以簡單化的思維推理,本身是違背生活邏輯的。
2004年夏季的一個下午,南方某市街頭一片烈日炎炎似火燒的景象,除了不得不出門辦事的人以外,一般人都寧願坐在家裏躲避炎熱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