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的歐洲策略(1 / 2)

2013年9月5日,在本年度裏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中,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裏·佩斯科夫便出於有關歐盟製裁俄羅斯的某種“義憤”,言語多有冒失。英國皇室和政府對此也紛紛“出言不遜”,並展開一定的言論報複。

首先的發難者來自英國皇室,批評普京的人正是曾經親臨伊拉克戰場的查爾斯王子。伊麗莎白二世的這個長子,在前些日子訪問加拿大的時候,在私人會談中便認為普京的各種內政外交作為很不恰當,且有直白的“指責之詞”;2015年2月,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也對普京頗有微詞。

盡管兩國之間的芥蒂日趨加深,不過秉持著大國心態的展現,俄羅斯方麵顯得更為紳士,其外交部發言人亞曆山大·盧卡舍維奇表示,俄羅斯方麵覺得英國應該針對查爾斯是否發表過“過激言論”做出解釋。又指出:“我們認為,西方媒體借英國王室成員掀起輿論戰,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局勢中的立場,這是卑鄙無理、令人無法接受的。”

可是,英國外交部卻表示,英國政府“無法就有關私人談話的報道做出評論”。

(3)普京VS法國:意外襲擊能否“化解”人權隔膜

普京在2008年以前的總統生涯中,在人權問題和反恐手段等方麵的爭論,使得俄羅斯和法國之間的外交進展和關係優化程度雖不及英國強烈,卻也顯露出某些不暢的跡象。普京在2012年回歸總統之位後,一直尋找與法國“化解”那一次隔閡的機會。

2015年11月13日,法國首都巴黎發生了一起空前激烈的恐怖襲擊事件。圍繞著法蘭西體育場,發生了不少於5次的槍擊和爆炸,已經確認至少有13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此次恐怖襲擊震驚世界,遭到世界人民的一致譴責。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巴黎遭到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此次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予以表態:“這是一起針對全人類的恐怖襲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對法國巴黎係列恐怖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深感震驚,對此次恐怖襲擊予以強烈譴責。”

而普京也同樣向法國人民承諾:“俄堅決譴責這種沒有人性的殺戮,並準備提供一切援助調查這些恐怖罪行。”與此同時,他宣布俄羅斯將會聯手法國,在反恐問題上達成一致並深化合作。然而,這場恐怖襲擊能否在客觀上深化兩國之間的合作,並化解以往的外交隔閡,至今仍在世界人民的期待當中。

(4)普京VS德國:天下大事,“和”久必“紛”

與俄羅斯外交關係一直良好的德國,及至普京在2012年重新掌權以後,彼此的外交態勢卻反而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紛爭。但是,與英俄之間的言論紛爭相比,普京在德國遭遇的這些不愉快遠遠不算嚴重。

2013年9月5日,在本年度裏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中,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裏·佩斯科夫便出於有關歐盟製裁俄羅斯的某種“義憤”,言語多有冒失。英國皇室和政府對此也紛紛“出言不遜”,並展開一定的言論報複。

首先的發難者來自英國皇室,批評普京的人正是曾經親臨伊拉克戰場的查爾斯王子。伊麗莎白二世的這個長子,在前些日子訪問加拿大的時候,在私人會談中便認為普京的各種內政外交作為很不恰當,且有直白的“指責之詞”;2015年2月,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也對普京頗有微詞。

盡管兩國之間的芥蒂日趨加深,不過秉持著大國心態的展現,俄羅斯方麵顯得更為紳士,其外交部發言人亞曆山大·盧卡舍維奇表示,俄羅斯方麵覺得英國應該針對查爾斯是否發表過“過激言論”做出解釋。又指出:“我們認為,西方媒體借英國王室成員掀起輿論戰,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局勢中的立場,這是卑鄙無理、令人無法接受的。”

可是,英國外交部卻表示,英國政府“無法就有關私人談話的報道做出評論”。

(3)普京VS法國:意外襲擊能否“化解”人權隔膜

普京在2008年以前的總統生涯中,在人權問題和反恐手段等方麵的爭論,使得俄羅斯和法國之間的外交進展和關係優化程度雖不及英國強烈,卻也顯露出某些不暢的跡象。普京在2012年回歸總統之位後,一直尋找與法國“化解”那一次隔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