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慶會”裏消磨時光和揮灑才華的冉樵子,寫完《刀筆誤》之後,川劇戲班裏的藝人們爭相搬演這個劇本。《刀筆誤》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劇本”,適合文化水平並不高的藝人理解並演繹,而且沒有絲毫古板深奧的言詞,是一本相當通俗的四川人自己的劇本。按照冉先生自己的說法,原本並沒有打算將這麼通俗自娛的劇本拿出來出版,他認為,這純屬個人消譴的性質,並不把這樣的作品當做可供研讀的經典。
寫《刀筆誤》,源於民國六年(1917)旅居成都時,因軍閥混戰,冉先生躲在家裏,百無聊賴,開始了文字創作,以資消遣。他回憶說,一天隻好提一管筆糊亂的寫,於是才寫出這《刀筆誤》的曲本來。起初的意思原不過自鳴自娛而已,連戲園子裏都沒有打算送去排演。那裏還說是甚麼付印的話。等到十年後,他回到家鄉梁平時,遇上了非要給他出版的同鄉錢德安時,仍然不願意出版。直到民國十八年(1929)九月梁山文萃石印館印行了《梁樵曲本》時,冉先生已逝世兩年之際,我們才通過他當年親自為該書所寫的序言,從中才看到關於他對川劇和自己的劇本的一些觀點。冉先生一貫的白話文風格,還帶著四川方言的詞彙,讓人讀來倍感親切,仿佛重回了那個時代的舊茶館,聽著他娓娓道來的龍門陣。
他說:
這些曲本是我前幾年在成都作客的時候編的。就中以《刀筆誤》得最早,文亦較長,但是費的時轉無多。因為那陣正當民國六年,劉羅、劉戴兩次大戰爭之後,成都雖稱繁華,然自徑(經)這些兵喲、火喲一燒再洗,也就立呈荒涼之象了。我家中既屬寒素,客裏又無遭逢,遊眺既苦無資,枯坐複愁無聊。一天隻好提一管筆糊亂的寫,於是才寫出這《刀筆誤》的曲本來。起初的意思原不過自鳴自娛而已,連戲園子裏都沒有打算送去排演。那裏還說是甚麼付印的話。不料民國七年的秋天,我那三弟正品,竟客死成都,未死的幾月,我一天都在找醫藥費,才死的幾日,我一天都在找喪葬費。百忙裏還不覺得,及到把靈柩送往北門外露澤寺寄停之後,便陡覺神傷,毫無生趣。再也尋不出甚麼消遣法子來,才用這《刀筆誤》曲本替自己介紹,才與他們伶人往還。因此一天一天的與他們漸漸熟習了,他們便紛紛的找我與他們改編曲本,除《刀筆誤》以外的短出,都是分頭應付他們,零碎斷續編的。也有曾經試演過的,也有還不曾排演的,於是就有些嗜痂的朋友,偶爾在戲園子裏聽得一兩出,便慫恿我拿去付印。但是我自己想一想,覺得無論甚麼學問都未得窺門徑,到(倒)不單是文學。文學的各部都不嚐去研究,到(倒)不單是詞曲。況我又不懂曲牌,完全是信手寫成。未印以前夾在那些惡劣不堪的俗劇中,偶然演一兩曲,未嚐不可以敷衍。一經排印出來,人家拿去擺在案頭上,一讀不但是味同嚼蠟,而且瑕疵百出,轉成笑話。想到這裏,實在害怕得緊。況我年來在成都又已經養成了那種“討口三年、不想做官”,天字第一號的懶蟲,要是把所編的曲本拿去付印,免不得要自己去校刊,心頭總覺愁得很,所以抵死不肯承認。前年秋天,回到梁山,梁山的人又時加催促我,因曲本的底稿已經散失過半,非用自己的腦力追憶補寫不可。越覺畏難,越是不肯承認。偏偏遇著一位錢德安先生,他也不管我承認不承認,就到處與我收集攏來,著手印起書,都快出版了,才來找我自己做序。我覺得他這種盛意,未便始終過拂,才勉勉強強湊了幾句白話敘敘經過。現在說到改良社會,不是人人都在說必先改良戲曲麼?但是話到(倒)是這樣說,而善本究不多見。推其原因,大致有些人把這編曲本的事太看難了,以為一定要像古人編的傳奇那些樣兒,才可以拿來公世。設是我也照樣的始終藏拙,那嗎(麼)海內縱有較善的本子,一時也不容易發現,戲曲改良不是更難望了?必要他們見倒(到)我這樣惡劣的曲本都在印行,他們那些好曲本才得次第發現。隻要戲曲能夠藉此改良,我就挨一頓飽罵,也不敢辭。但是我又想道因為現在的印刷便利了,甚麼東西都在出版,挨這種罵的又豈止我梁樵一人麼?
在“三慶會”裏消磨時光和揮灑才華的冉樵子,寫完《刀筆誤》之後,川劇戲班裏的藝人們爭相搬演這個劇本。《刀筆誤》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劇本”,適合文化水平並不高的藝人理解並演繹,而且沒有絲毫古板深奧的言詞,是一本相當通俗的四川人自己的劇本。按照冉先生自己的說法,原本並沒有打算將這麼通俗自娛的劇本拿出來出版,他認為,這純屬個人消譴的性質,並不把這樣的作品當做可供研讀的經典。
寫《刀筆誤》,源於民國六年(1917)旅居成都時,因軍閥混戰,冉先生躲在家裏,百無聊賴,開始了文字創作,以資消遣。他回憶說,一天隻好提一管筆糊亂的寫,於是才寫出這《刀筆誤》的曲本來。起初的意思原不過自鳴自娛而已,連戲園子裏都沒有打算送去排演。那裏還說是甚麼付印的話。等到十年後,他回到家鄉梁平時,遇上了非要給他出版的同鄉錢德安時,仍然不願意出版。直到民國十八年(1929)九月梁山文萃石印館印行了《梁樵曲本》時,冉先生已逝世兩年之際,我們才通過他當年親自為該書所寫的序言,從中才看到關於他對川劇和自己的劇本的一些觀點。冉先生一貫的白話文風格,還帶著四川方言的詞彙,讓人讀來倍感親切,仿佛重回了那個時代的舊茶館,聽著他娓娓道來的龍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