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獵鹿的博弈(1 / 3)

獵鹿博弈關注的是在合作中雙方如何爭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那麼在彼此競爭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是如何維持下去的,或者是如何破裂的?

如果獵人A的能力強一點,他一次可以狩獵到10隻兔子,而獵人B隻能捕到3隻兔子。那麼合作後兩個人如果平分馴鹿,合作就會破裂。因為對於獵人A來說,無論合作與否,他得到的利益都一樣,參與合作並不能讓他的利益有所提高,所以他會毫不猶豫地退出合作,兩個人的第一次合作也就會破裂。

對獵人B來說,合作對他有利,所以獵人B一定會積極地促成下一次合作,因為他考慮到隻要自己獲得3以上的利益,合作對自己就是有利的,所以他會向獵人A提出3:1或者4:1的分配比例,這兩種分配A會獲得15或16的利益,而B隻能獲得5或4的利益,但是相對於B自己捕獵來說,B的利益已有所提高。獵人A也會考慮到合作的利益比自己一個人獲得的利益多,因而同意繼續合作。

合作可以讓博弈雙方獲得比不合作更多的利益,但除非遇到雙方“不合作即死亡”的情況,否則合作不能完美地進行下去。隻要雙方並不依靠合作存活,參與合作的雙方肯定會因為利益糾葛而隨時改變自己的決策,適時地參與合作或者退出合作。

下麵有一個分橙子的故事。

兩個孩子得到了一個橙子,但是為如何分這個橙子爭執起來。最終兩人達成一致意見:由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個孩子先選橙子。結果,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回家了。第一個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放到榨汁機上打果汁喝,把皮剝掉扔進垃圾桶;另一個孩子卻把果肉挖出扔掉,橙子皮留下來磨碎,混在麵粉裏烤蛋糕吃。

從上麵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一半橙子,獲得了看似公平的分配,可是他們得到的東西並沒有物盡其用,雙方都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這說明,他們在事先並未做好溝通,沒有申明各自的利益所在,從而導致了雙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各自的利益並未達到最大化。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橙子”也是這樣被分配和消耗掉的。人們爭持不下並且因此造成兩敗俱傷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各方的行動策略都是相互獨立的,由於缺乏協調而失去了很多共贏的機會。

試想,如果兩個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許會有多種解決方案。最好的選擇就是想辦法將皮和果肉分開,一個孩子拿到果肉去榨果汁,另一個孩子拿果皮去烤蛋糕。

然而,經過溝通也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有一個孩子既想做蛋糕,又想喝果汁。這時,通過合作創造價值的機會就出現了。那個想要整個橙子的孩子提議將其他問題拿出來一塊兒談,他說:“如果把整個橙子全給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還了。”其實呢,他的牙齒蛀得一塌糊塗,父母上星期就不讓他吃糖了。另一個孩子也很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剛從父母那裏要了5元錢,準備買糖還債。這次他可以用這5元錢去打遊戲,才不在乎這酸溜溜的橙子呢。

獵鹿博弈關注的是在合作中雙方如何爭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那麼在彼此競爭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是如何維持下去的,或者是如何破裂的?

如果獵人A的能力強一點,他一次可以狩獵到10隻兔子,而獵人B隻能捕到3隻兔子。那麼合作後兩個人如果平分馴鹿,合作就會破裂。因為對於獵人A來說,無論合作與否,他得到的利益都一樣,參與合作並不能讓他的利益有所提高,所以他會毫不猶豫地退出合作,兩個人的第一次合作也就會破裂。

對獵人B來說,合作對他有利,所以獵人B一定會積極地促成下一次合作,因為他考慮到隻要自己獲得3以上的利益,合作對自己就是有利的,所以他會向獵人A提出3:1或者4:1的分配比例,這兩種分配A會獲得15或16的利益,而B隻能獲得5或4的利益,但是相對於B自己捕獵來說,B的利益已有所提高。獵人A也會考慮到合作的利益比自己一個人獲得的利益多,因而同意繼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