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可以讓博弈雙方獲得比不合作更多的利益,但除非遇到雙方“不合作即死亡”的情況,否則合作不能完美地進行下去。隻要雙方並不依靠合作存活,參與合作的雙方肯定會因為利益糾葛而隨時改變自己的決策,適時地參與合作或者退出合作。
下麵有一個分橙子的故事。
兩個孩子得到了一個橙子,但是為如何分這個橙子爭執起來。最終兩人達成一致意見:由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個孩子先選橙子。結果,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回家了。第一個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放到榨汁機上打果汁喝,把皮剝掉扔進垃圾桶;另一個孩子卻把果肉挖出扔掉,橙子皮留下來磨碎,混在麵粉裏烤蛋糕吃。
從上麵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一半橙子,獲得了看似公平的分配,可是他們得到的東西並沒有物盡其用,雙方都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這說明,他們在事先並未做好溝通,沒有申明各自的利益所在,從而導致了雙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各自的利益並未達到最大化。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橙子”也是這樣被分配和消耗掉的。人們爭持不下並且因此造成兩敗俱傷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各方的行動策略都是相互獨立的,由於缺乏協調而失去了很多共贏的機會。
試想,如果兩個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許會有多種解決方案。最好的選擇就是想辦法將皮和果肉分開,一個孩子拿到果肉去榨果汁,另一個孩子拿果皮去烤蛋糕。
然而,經過溝通也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有一個孩子既想做蛋糕,又想喝果汁。這時,通過合作創造價值的機會就出現了。那個想要整個橙子的孩子提議將其他問題拿出來一塊兒談,他說:“如果把整個橙子全給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還了。”其實呢,他的牙齒蛀得一塌糊塗,父母上星期就不讓他吃糖了。另一個孩子也很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剛從父母那裏要了5元錢,準備買糖還債。這次他可以用這5元錢去打遊戲,才不在乎這酸溜溜的橙子呢。
雙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人們可以通過溝通合作達成這一局麵,合作是促成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武器。如果對方的行動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損失,應在保證基本利益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風險,與對方合作,從而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找到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同美國其他一些著名的大學一樣,哈佛大學有許多興趣小組,比如合唱團、戲劇表演社團、各種體育項目俱樂部等等。哈佛的學生通過參加這些組織的活動,能夠積累團隊合作的經驗。而在哈佛,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助於你更有效地學習進步。為此,哈佛的教授們經常會布置團隊合作作業,在完成過程中不但會讓學生積累與人合作的經驗,同時也有助於個人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哈佛大學對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二戰”期間一次驚心動魄的大逃亡,可謂協作的完美典範,其任務之艱巨、涉及範圍之廣,令人難以想象。
在德國柏林東南部有一座戰俘營,為了逃脫納粹的魔爪,其中的250多名戰俘準備越獄。在納粹的嚴密控製之下,如果實施越獄計劃,戰俘們要進行最大限度的協作,才能確保成功。為此,他們進行了明確的分工。
這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首先要挖地道,而挖地道和隱藏地道極為困難。戰俘們一起設計地道,動工挖土,拆下床板、木條支撐地道。他們用自製的風箱給地道通風吹幹泥土,還修建了在坑道運土的軌道,製作了手推車,在狹窄的坑道裏鋪上了照明電線。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之多令人難以置信:3000張床板、1250根木條、2100個籃子、71張長桌子、3180把刀、60把鐵鍬、700米繩子、2000米電線,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為了尋找和搞到這些東西,他們費盡了心思。此外,每個人還需要普通的衣服、納粹通行證和身份證,以及地圖、指南針和食品等一切可以用得上的東西。擔任此項任務的戰俘不斷弄來任何可能有用的東西,其他人則有步驟、堅持不懈地賄賂甚至訛詐看守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