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信號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發病初期,就有明顯的預警信號出現,這為患者早期自我診斷提供了幫助。
1.發病最初,患者可出現乏力、低熱、食欲缺乏、體重下降、關節偶爾疼痛等表現。如出現氣溫突然變化,症狀也會突然加重。
2.嚴重的患者可出現關節變形,多見於較晚期患者。出現手指關節的半脫位,如尺側偏斜等,無法活動,尤以手腳關節最早出現,最常見的畸形是手掌呈“天鵝頸”樣。
3.晨僵是最重要的早期信號,患者在早晨起床後,會感到某些關節發緊、僵硬、活動受限,但無疼痛感。病變的關節在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的僵硬,如膠黏著的感覺。90%以上的患者常出現在手或腕關節,尤其是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多以第2、3、4掌指關節常見。
4.有的患者可出現多個關節同時受累的狀況,一般可累及五個或五個以上的小關節,造成多個部位同時受累,並且累及的關節呈左右對稱性分布。
5.病情進一步發展,肘、膝、頭後部等處會出現小硬塊,不均勻,但不伴有疼痛和瘙癢,這是病情嚴重的主要標誌。
◎ 按摩療法
家屬可通過按摩的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症狀,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按摩主要采用揉、撚、按、搖、擦等手法,重點部位為上肢的雙側掌指、手指、腕關節,下肢的雙側足趾、踝關節。具體方法如下:
1.上肢
患者取仰臥勢,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伸直,放在身體兩旁。醫者可先在右側用揉法,在患者的掌背麵向上沿腕背、前臂至肘關節,來回5遍左右。然後患者翻掌再以揉法施治,並配合肘、腕、掌指關節的被動運動。
接上勢,在肘、腕部用按揉法2分鍾左右,並配合肘關節的伸屈和腕關節的搖動。然後以撚法,撚每一手指關節與掌指關節並配合小關節的搖動,最後再搖肩關節,搓上肢5次。左右相同,要長期堅持。
2.下肢
患者取仰俯勢,醫者站在旁邊,用揉法施於大腿前部及內外側,施力均勻,再沿膝關節向下到小腿前外側、足背,直至趾關節。同時配合踝關節屈伸及內、外翻的被動運動。
患者取俯臥勢,醫者先用揉法施於臀部再向下沿大腿後側、小腿後側,直至跟腱,來回3次,反複進行。
◎ 生活提示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有很多是因為心理狀態異常,受病痛折磨後產生情緒的轉變。患者發病後,又因情緒的波動,導致病情加重,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重要意義。
◎ 疾病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