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油風(斑禿)(1 / 1)

四、 油風(斑禿)

孫某,女,18歲。2007年11月4日初診。

頭發片狀脫落2月餘。患者2月前因考試緊張,常常熬夜而致多處頭發片狀脫落,伴頭皮癢,皮損漸漸擴大。曾自服首烏片,外搽101生發水,均不奏效。自覺納少口幹,大便欠調,夜寐不安,多夢易驚,經期延遲。檢查:頭頂、枕後、顳部見多處錢幣狀禿發,局部頭皮光亮,夾雜少量毳毛,眉毛略稀疏,苔薄,舌淡紅,脈細。中醫診斷:油風。西醫診斷:斑禿。辨證:肝失調達,氣鬱失暢,風邪外襲,上擾頭部。治擬疏肝理氣,祛風活血,養血生發。處方:

柴胡9g

當歸12g

白芍15g

川芎9g

生熟地(各)18g

防風9g

赤芍12g

旱蓮草30g

女貞子12g

桑椹12g

夜交藤30g

合歡皮15g

木香9g

生甘草3g

醫囑:注意勞逸結合,睡眠充足,避免過度緊張。

二診:上方連服1個月後,毛發停止脫落,局部皮損處見白色毳毛新生,納增寐安,大便調暢。原方去防風、柴胡,加益母草15g、陳皮9g以理氣和胃,調經活血。

三診:連續服藥2個月,患者禿發區均已長出新發,並見黑發,眉毛增多,麵色潤澤,無不適之訴,終獲痊愈。

【按語】斑禿,《醫宗金鑒》名為“油風”。其實,“油風”之症,亦包括脂溢性脫發在內。《內經》雲:“血氣盛則腎氣強,腎氣強則骨髓充滿,血氣虛則腎氣弱,腎氣弱則骨髓竭,故發白而脫落。”此由於血氣虛、肝腎虛所致。據《醫宗金鑒》:油風“由毛孔開張,邪風乘虛襲入,以致風盛燥血,不能榮養毛發”而致。

故治療上多以活血養血、補腎祛風為主。該患者發病前有緊張和熬夜勞累病史,屬肝失調達,氣鬱失暢,風邪外襲,上擾頭部。故以女貞子、旱蓮草、桑椹之類補益肝腎,地黃、芍藥活血養血,同時兼加疏肝理氣、寧心安神之品,如柴胡、夜交藤、合歡皮等,以達肝腎同補、氣血兼顧之功,故能藥到症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