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扁瘊(扁平疣)(1 / 1)

李某,女,29歲。2007年4月6日初診。

顏麵、手背反複皮疹8年餘。患者8年來顏麵、手背多處散發皮疹,無明顯不適症狀,逐年緩慢增多,曾先後經維A素軟膏外塗,胸腺素肌內注射等藥物治療,均無明顯療效,皮疹仍持續發生。納可,夜寐安,二便調。檢查:雙手背、顏麵散布多數淺褐色至暗褐色米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麵光滑。苔薄,舌質紅,脈細。中醫診斷:扁瘊。西醫診斷:扁平疣。辨證:氣血不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薰蒸肌膚。治擬調和氣血,祛風解毒。處方:

紫草12g

野菊花12g

馬齒莧30g

生薏苡仁30g

白鮮皮30g

木賊草9g

苦參12g

丹參30g

川芎9g

桃仁泥9g

杜紅花6g

留行子9g

枳殼9g

生甘草6g

醫囑:局部減少搔抓等不良刺激。

二診:服上方14劑後,皮疹仍有新發,顏麵、手背原有皮疹未消退,上方去留行子,加益母草15g活血解毒,繼續治療。

三診:服上方14劑後,原有皮疹逐漸變平,囑予原方續服,同時予藥渣外用擦洗。堅持服藥2個月後,麵部皮疹均消退。

【按語】扁平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屬“疣”的一個類型。此病文獻早有記載,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中有詳細描述,認為是“憂鬱傷肝,肝無榮養,以致筋氣外發”,夾有熱毒火邪,以致氣滯血凝而成。現代醫學認為,免疫功能失調,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所以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解毒活血方,內服、外洗,取得了明顯效果。本方以甘寒的紫草、苦寒的野菊花、酸寒的馬齒莧等解毒清熱力強的藥物為主,輔以苦寒的苦參、白鮮皮等清熱解毒、除濕祛風止癢藥物,加強解毒的功能。再以苦平的桃仁、辛溫的紅花活血化瘀,通經透膚為佐使藥,甘草調和諸藥同時增強解毒活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