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季養生順應天時
秋季是大自然“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溫度較高,有時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幹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複發,被稱為“多事之秋”。那麼,此時該如何養生才算是與自然和諧呢?
春捂秋凍
民間自古以來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春捂就是說,春天是從冷轉熱的過渡階段,雖然天氣已經變暖,但是氣候經常變化不夠穩定,所以不要急於脫掉棉衣,以免因不適應氣候變化而著涼得病;而秋凍是說秋天不要急於穿得太多,秋天是從熱到冷的過渡階段,秋天雖然天氣已經變冷,但溫度有個轉變的過程,如果過早地穿上棉衣,不利於身體對冷空氣的鍛煉,反而降低人的防寒能力,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所以說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不僅對身體無害,反而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因此,我們既要順應天氣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又要做到增減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才符合養生之道。
調節飲食
“秋分”過後,由於雨水減少,空氣中的濕度變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特征。秋季又是肺當令之時,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幹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清補柔潤之品,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對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於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鬆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窩粥養肺止咳,山藥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可使髒腑陰陽氣血和諧,滋補身體。
調和情誌
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比較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了秋風蕭瑟、冷雨紛紛、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容易產生抑鬱情緒。因此,秋季調節情誌為養生的要務。《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強調:“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對中老年人來說,應養成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情誌的影響。
健身鍛煉
秋高氣爽,是人們到戶外進行鍛煉休閑的好時期。麵對眾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來選擇。如中老年人可以選擇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健身操或八段錦等,青年人可以跑步、打球、爬山、遊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