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訣 堅忍(1 / 3)

【點評】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是中國古人對臘梅的讚頌之詞。臘梅經常被古代才子才女用作對君子的比喻,也是很多仁人誌士的最愛。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它有堅忍不拔的品格。

從古到今成功人士有很多,他們成功的方法也有很多,各不相同,但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之所以成功,都是從艱苦中得來的”!

沒錯,就像那些臘梅一樣,從苦寒中散發讓人心醉的芬芳。而那些不是經過努力和艱苦而得來的成功,最終也隻能是曇花一現。所以說,隻有從艱苦中、堅忍不拔中得來的事業,才會成功,才會長久。

成就大事者,誰沒經過艱難困苦和挫折?“不受苦中苦,難成人上人!”這樣的俗語有很多,也是前人給我們總結出的經驗。

隻有在經曆了艱難困苦、重大挫折後,才能取得傲視群雄的成就。

比如晉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嚐遍辛酸,最後終於稱霸諸侯;司馬遷被處以宮刑,於是發憤著述,最後寫出了《史記》這樣流傳百世的著作;成吉思汗在妻子被搶後,也差點喪命,但卻痛定思痛,最終建立起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朱元璋死了父親時,窮得隻能用席子去安葬,最後為了不餓肚子,還出家去當和尚,最終他卻成了一國的皇帝。

很多史實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一生太過順利,沒有波折,最後是很少能夠成功的。

曾國藩在長沙時也曾受到屈辱。身為大清朝的堂堂二品朝官,卻遭到了士兵的圍攻,在驚駭之餘,他既沒有屈服,也沒失去理智地去報仇。他狼狽逃竄,隻為了能夠保存實力。

在逃出去後,他臥薪嚐膽,發憤練兵,最後用自己的勝利,打了那些讓自己受辱的人的耳光,成就了他的事業。

當然,在他發憤練兵時,也受到了很多挫折和委屈,比如遭受地方官吏的排擠和刁難,還有他所團練的“民兵”不被地方官吏看好等。不過,麵對這些挫折,曾國藩同樣沒有放棄,他的誌向很大,這些地方官吏與之不能同日而語,他要做的就是鎮壓“反賊”、“澄清”天下。

曾國藩在那種處境下的大誌聽起來很可笑,但他堅持住了,他用他的堅忍告訴了大家:隻要用心、用功,沒有什麼事辦不到。

“起兵亦有激而成。初得旨為團練大臣,借居撫署,……全軍鼓噪人署,幾為所戕,因是發憤募勇萬人,浸以成軍,其時亦好勝而已,不意遂至今日。”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他的堅忍不拔、不服輸的性格,成就了他。

曾國藩一生經曆的恥辱和困苦有很多,團練時的種種隻占他人生的很少一部分。但每經曆一次,他都會咬緊牙關,硬生生地挺過來。因為對他來說,艱難和困苦都隻是在磨煉自己,他要打掉牙和血吞,培養一種好漢精神。他明白,有時候忍讓和堅持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策略,他要等待機會,然後東山再起。

【點評】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是中國古人對臘梅的讚頌之詞。臘梅經常被古代才子才女用作對君子的比喻,也是很多仁人誌士的最愛。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它有堅忍不拔的品格。

從古到今成功人士有很多,他們成功的方法也有很多,各不相同,但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之所以成功,都是從艱苦中得來的”!

沒錯,就像那些臘梅一樣,從苦寒中散發讓人心醉的芬芳。而那些不是經過努力和艱苦而得來的成功,最終也隻能是曇花一現。所以說,隻有從艱苦中、堅忍不拔中得來的事業,才會成功,才會長久。

成就大事者,誰沒經過艱難困苦和挫折?“不受苦中苦,難成人上人!”這樣的俗語有很多,也是前人給我們總結出的經驗。

隻有在經曆了艱難困苦、重大挫折後,才能取得傲視群雄的成就。

比如晉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嚐遍辛酸,最後終於稱霸諸侯;司馬遷被處以宮刑,於是發憤著述,最後寫出了《史記》這樣流傳百世的著作;成吉思汗在妻子被搶後,也差點喪命,但卻痛定思痛,最終建立起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朱元璋死了父親時,窮得隻能用席子去安葬,最後為了不餓肚子,還出家去當和尚,最終他卻成了一國的皇帝。

很多史實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一生太過順利,沒有波折,最後是很少能夠成功的。

曾國藩在長沙時也曾受到屈辱。身為大清朝的堂堂二品朝官,卻遭到了士兵的圍攻,在驚駭之餘,他既沒有屈服,也沒失去理智地去報仇。他狼狽逃竄,隻為了能夠保存實力。

在逃出去後,他臥薪嚐膽,發憤練兵,最後用自己的勝利,打了那些讓自己受辱的人的耳光,成就了他的事業。

當然,在他發憤練兵時,也受到了很多挫折和委屈,比如遭受地方官吏的排擠和刁難,還有他所團練的“民兵”不被地方官吏看好等。不過,麵對這些挫折,曾國藩同樣沒有放棄,他的誌向很大,這些地方官吏與之不能同日而語,他要做的就是鎮壓“反賊”、“澄清”天下。

曾國藩在那種處境下的大誌聽起來很可笑,但他堅持住了,他用他的堅忍告訴了大家:隻要用心、用功,沒有什麼事辦不到。

“起兵亦有激而成。初得旨為團練大臣,借居撫署,……全軍鼓噪人署,幾為所戕,因是發憤募勇萬人,浸以成軍,其時亦好勝而已,不意遂至今日。”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他的堅忍不拔、不服輸的性格,成就了他。

曾國藩一生經曆的恥辱和困苦有很多,團練時的種種隻占他人生的很少一部分。但每經曆一次,他都會咬緊牙關,硬生生地挺過來。因為對他來說,艱難和困苦都隻是在磨煉自己,他要打掉牙和血吞,培養一種好漢精神。他明白,有時候忍讓和堅持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策略,他要等待機會,然後東山再起。

曾國藩不僅自己“堅忍”,就連培養弟子,也不忘培養他們堅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