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赴緬甸接機及隨“飛虎隊”在仰光作戰(1 / 2)

隨後不久,日軍就進攻緬甸,經常派飛機轟炸仰光,當時英國皇家空軍留在仰光的隻有“惠靈頓”轟炸機,有的還趴在機窩裏飛不起來,地麵防空部隊的力量也不強,因此,仰光區域的空防及前線陸軍的地麵支援,幾乎全靠誌願隊配備的P-40C這批飛機了。P-40C飛機的性能,相對於日本當時較多的99式飛機(注:這裏應該是中島97式戰鬥機或中島一式“隼”戰鬥機)來說,還是較好的。除了有兩挺12.7毫米機頭機槍、4挺7.62毫米機翼機槍、防彈玻璃、防彈鋼板、自封油箱等攻擊和防護裝備以外,高度在4580米的最大速度可達574千米/小時,爬升速度可達938米/分,正常航程可達1050千米,續航時間一般在2小時以上。

誌願隊當時采用各機能靈活應急的6機串聯編隊隊形(當時日本和我國一般都采用9機品字形編隊隊形),並根據我機速度和爬升率相對較快的特點,采取打了就跑、爬高後再攻擊的戰術(意即避免與敵機纏鬥和格鬥),每次空戰都大獲全勝。當時誌願隊有一個默契:凡是作戰回來,先對機場作一個俯衝,然後拉一個快滾表示打掉一架敵機,拉兩個快滾表示打掉兩架敵機等,我們知道這種默契的真意後,都把快滾看作是對我們地勤人員的極大安慰和鼓勵。大致在1942年元旦前後,日寇有兩次出動幾十架飛機空襲仰光,誌願隊飛機及時起飛應戰。空戰結束後,我數了一下,我方飛機作的快滾,每次都有15或16個之多。有一次,我們在機場上空看到,有一架日機在機場上空搖搖晃晃,盤旋不久就來一個垂直俯衝,轟然一聲,直撞地麵,事後一年,才知道該機飛行員是準備撞毀一架我方趴在機窩裏的英國轟炸機的。由於稍偏了一點,那架英國飛機完好無損,但這說明那時日寇飛行員武士道精神還是很足的。我印象中,美國誌願隊在仰光作戰兩個多月期間,P-40飛機的性能略勝一籌,又由於他們有針對性地采用一些好的戰術,加之他們也比較勇敢(當時大家都說這些誌願隊人員是些亡命之徒),取得的勝利還是較大的。據有些資料透露:“在為期兩個多月的仰光保衛戰中,美國誌願隊共擊落日本飛機216架,自己僅損失14架,取得巨大的勝利。”仰光最終失守,完全是由於英國太弱了。直到後來中國遠征軍出兵緬甸,才阻擋了日軍的銳利攻勢。

大致在2月上旬,聽說有一架日本零式飛機迫降在距仰光的二三天路程的農田裏。飛行員在緬奸的幫助下逃跑了,飛機還相當完好。為了研究敵機的性能,誌願隊派我和一位機士(阿鍾,名字忘了)隨一位英國軍官前往拆運。經過幾次車船轉換,好不容易才找到這架飛機的所在地。由於所帶工具是英製的,而日本使用的公製,同該機的結構也有些特殊等原因,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英國軍官督促地方政府派人大力協助下,來回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才把這架飛機運回仰光。當我去交待這一任務時,誌願隊就告訴我:日本軍隊已逼近仰光,留在仰光的飛機(大致一個中隊)將於次日飛往昆明;地勤人員將於第3天也撤往昆明。

隨後不久,日軍就進攻緬甸,經常派飛機轟炸仰光,當時英國皇家空軍留在仰光的隻有“惠靈頓”轟炸機,有的還趴在機窩裏飛不起來,地麵防空部隊的力量也不強,因此,仰光區域的空防及前線陸軍的地麵支援,幾乎全靠誌願隊配備的P-40C這批飛機了。P-40C飛機的性能,相對於日本當時較多的99式飛機(注:這裏應該是中島97式戰鬥機或中島一式“隼”戰鬥機)來說,還是較好的。除了有兩挺12.7毫米機頭機槍、4挺7.62毫米機翼機槍、防彈玻璃、防彈鋼板、自封油箱等攻擊和防護裝備以外,高度在4580米的最大速度可達574千米/小時,爬升速度可達938米/分,正常航程可達1050千米,續航時間一般在2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