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從財經大學會計係畢業之後,一直在國企從事財務工作,辭職後,在一家韓資化工公司擔任過技術支持和營銷。但是那幾份工作都沒有給他帶來高薪,他再次換了工作。進入保險行業後,他才實現了自己的高薪之夢。
最初家人朋友都不理解,王洋為什麼選擇保險經紀人這個工作。在國企的工作是靠著家人的關係,雖說月薪隻有1000元,可是升遷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韓資公司的工作盡管公司氣氛壓抑,可是月薪也達到了4000元;家人朋友們都認為選擇保險經紀人這樣一個底薪低,靠業績提成獲取收入的職業既不穩定又前途茫茫。
但是,王洋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很堅定。王洋在大學時就接觸過保險學的課程,平時對國內外媒體財經類欄目的注目也讓他觀察到保險市場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在發達國家,像日本的投保率為600%~700%,美國的投保率是250%~30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隻有3%左右。隨著中國人均購買力的上升和人們理財意識的提高,人均投保率必將上升。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對保險業存在著誤解和偏見,不願意從事保險經紀人的工作,相對而言競爭性就不那麼強,這對王洋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王洋覺得自己可以在保險這一行業闖出一片天地。
王洋進入保險行業後,和大部分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一樣,最初都是從最底層的保險經紀人崗位做起。保險經紀人的收入特點決定了隻有靠多發展客戶提高業績,才能獲得高收入。發展客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麵對拒絕,麵對挫折,王洋沒有被擊倒。當被客戶拒絕,被說“不”的時候,他在健身房裏拚命運動,靠流汗來化解壓力。他在自己書房的牆上貼上“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字幅來自勉。當然,光化解壓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更加積極獨特地發展客戶。王洋對客戶進行了細分,繼而做了一個獨到的定位,那就是收入穩定、文化層次較高的人群。這樣的潛在客戶群不僅有購買保險的能力,更有保險的意識。他通過交友網站和論壇結識這樣的人群,並且憑借個人魅力和他們成為朋友,發展起了自己最早的一批客戶群。介紹保險方案的時候,他都是根據客戶的特點度身定做,為客戶推薦最適合他們的保險產品。細心周到的服務,為王洋贏得越來越多的客戶,這使得他業績不斷上升,獲得的業務提成也不斷上升。王洋很快就超越了一起入行的同事,從基層的保險經紀人提升到了業務經理的位置。
擔任業務經理後,王洋把眼光由發展個人客戶轉向了團體保險,爭取團體保險客戶,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但是也具有更大的難度。王洋從最早結識的客戶群著手,他們不僅擁有較高的收入和文化水平,也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們對王洋建立起的信任感。王洋開始了“布網式”的拓展工作,老客戶們為他提供的一些機會讓他受益匪淺。他所提供的細致認真周到的服務,也為他成功的實現了客戶的保有和擴大。
王洋的年薪也隨之很快跨入了10萬的行列。
如今王洋已經成為業務區經理,成為了團隊的領導者,但他並不像對待自己那樣苛求下屬。他經曆過很多挫折和考驗,所以,他給予下屬更多的是鼓勵。“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反複做,反複的事情快樂做,快樂的事情一起做”,這是他們團隊的理念,也是他們團隊業績優異的原因。
王洋還推崇“快速成功”的理念,在同樣一段時間內,盡量多地吸收專業知識,盡量多地經受摔打,努力培養自己的意誌力。這是他從事保險業兩年來最大的體會和收獲。
專家點評:
王洋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行業的準確判斷和自身的正確定位。保險業是一種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依賴資本自身運作創造價值,從而為員工帶來高額財富。目前我國的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質還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王洋能夠準確地認識到這一點。王洋能夠在30歲前獲得高薪就是屬於一種典型的“學曆+人際關係+資曆”的組合。王洋畢業於名牌大學,在保險經紀人中屬於學曆較高的層次。他擅長於利用自己的性格魅力和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發展起一個很大的人際關係網,實現客戶數量的保有和突破,從發展個人客戶到團體客戶,獲得的業績提成上升了很大幅度。他兢兢業業,在崗位上敢於應對挑戰,善於化解壓力,磨煉出自己的資曆,從普通的保險經紀人上升到保險區經理的位置,也為自己的收入獲得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