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功人士學什麼(1 / 2)

向成功人士學什麼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廣東省2004年有1.9萬名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不能如期落實工作,200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3萬名,2006年達到2.99萬名,到了2009年,這一數字達到了4.32萬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熟練技術工人大量缺乏。去年上海一家企業開出年薪16萬招聘高級技工,卻仍舊無法招到足夠的技術人才。近幾年,如果大家注意新聞報道的話,就會發現,各地都開始報道缺乏熟練的技工、各地都是大學生就業難。

另有相關部門調查的權威數據指出,70%以上的職業人會在工作3~5年的時間段內出現競爭力不足的現象。因為他們處於或即將處於從職業探索期向快速發展期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也是職業人能否成為職場精英的階段。他們中的大多數在這個階段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行業經驗,但是卻對未來的新平台缺乏明確目標,於是在猶豫間喪失了許多職業增值的機會。

對於這部分“就業難”人群和職場失敗或瀕臨失敗的人群而言,如何獲得成功,成為他們必須盡快弄明白的課題!

通過前幾個章節我所列舉的案例,我們可以明白,無論是“打工皇帝”唐駿,還是我們身邊一些成功獲得高薪的人士,都在用他們自身的經曆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決心+信心+恒心+細心=成功!

成功人士對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以及自己將來如何獲得高薪,有著極為明確的想法和決心。不成功的的人通常對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以及自己想要去哪裏沒有把握和感到困惑。

所以,各位職場人士不妨想象一下自己具有所需的全部知識和經驗;想象一下自己具有所需的全部資金和資源;想象一下自己具有所需的全部朋友和關係;想象一下所有的機會和可能都對你敞開胸懷——想象一旦有了夢想,自己才會擁有足夠的決心去實現它。

在下定決心後,還要有足夠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有人說:“命運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另一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成功就是用我們自己手中的這一半去贏得上帝手中的另一半。”我們手中的這一半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的潛能,我們的自信!科學家研究發現:“大部分人隻發展了他們潛在能力的1/10,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們不過是半醒著。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一些,隻是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

別人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我”不能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我們能夠接受既成事實,不掩飾自己的缺點,很好地利用“我”的特點,發現和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條件,我們就會創造一個真正勝利的自我。

也許大家都很明白自信的重要性,可是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打擊自己,使自己那脆弱的心靈備受挫折。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真的被打倒了;如果你認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正地屹立不倒!為什麼?因為你的不自信使自己失去了鬥誌,你根本不想拚,你還能贏?

有了信心後,還要有恒心!我們可以給自己製定一個夢想的清單,寫出將來某個時候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所希望擁有的一切,就好比你的目標在某種程度上已得到保證,隻要你能夠把它們弄清楚。然後創立一個5年設想。就像商業聖人彼得.德魯克所說的:“我們大大地高估了自己一年以後能夠做到的事,但我們卻大大低估了5年以後自己可能做到的事。”5年設想創立之後,就可以通過提問“怎麼樣”來製定策略。“怎麼樣”是你一生中能學會和應用的最重要、最有力量的詞彙之一。一旦你對自己想要什麼有了清晰的設想,你要問的唯一問題就是:“我怎麼樣實現它?”在弄清楚了這些後,你就憑著你的恒心,一步步將這些階段性的目標逐個去實現,最終必將達到自己所期待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