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米與其他作物複合高效益種植模式(四)(2 / 3)

3.具體做法

(1)精細整地。秋翻、秋耙,撒施農肥2000千克,秋起壟,壟寬60厘米。

(2)豌豆栽培技術要點:①選擇合適品種。間種時,選擇半蔓生或蔓生品種,株高為0.8~1.8米,主要采收嫩莢、青莢及嫩梢做菜用的品種,如小青莢、大莢等品種。套種時,選用有限結莢習性、株矮、結實率高、抗病的高產品種,如美國1號、美國2號等。②適時早播。豌豆較耐寒,耕層土壤化凍10厘米時即可播種,如在遼寧地區,一般在3月15日前後播種。間種播種量為5千克,套種為20千克,穴播和開溝撒播均可。踩好底格子,覆土2~3厘米。③田間管理。早春氣溫低,鬆土中耕對促進豌豆生長發育作用十分明顯。豌豆秧繁茂容易遭蟲害,如蚜蟲和豌豆潛葉蠅,可用樂果乳油(40%)1000倍液或40%菊·馬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④適時采收。如收青莢上市,當青莢長到6厘米左右時就可摘收。收青豌豆上市的,應在豌豆鼓粒時采收,北方地區一般在5月下旬采收,畝產可達500千克左右。豌豆成熟在6月中旬前後,應及時采收到場院,曬幹脫粒。脫粒後的莢皮及秧棵可製成草粉。

(3)玉米栽培技術要點:玉米選擇中熟或中早熟品種,適當晚播以減少共生時間。應加強豌豆收獲後對玉米的田間管理,及時追肥,防治粘蟲和玉米螟。適時收獲玉米棒,這樣可保證秸稈青綠,以製成優質青貯飼料。

(七)玉米間種紅辣椒,經濟效益高

玉米與辣椒間作,高矮棵搭配,辣椒可充分發揮玉米的邊行優勢,玉米可保護辣椒植株,免受高溫幹旱影響。

1.經濟效益

玉米與辣椒間種操作方便,成本不高,經濟效益可觀。一般畝產玉米可達500千克以上,產幹辣椒150千克左右,米、椒合計純收入為1500元左右。

2.適用條件

米椒間種的適用範圍很廣。除低窪鹽堿及風沙地以外的旱平地均可種植。

3.具體做法

(1)選擇適當品種。辣椒應選擇適應性廣、產量高、不早衰、抗性強、椒色紅、辣味濃、油質多的品種,如天鷹椒;玉米應選擇生育期較短的中熟或中早熟品種。

(2)天鷹椒的栽培技術要點:①育壯苗。大田大麵積生產辣椒,用苗數量很多,一般把苗床地設在生產田附近的背風向陽處或在地裏設一道風障,在風障南麵做床育苗。床寬1.5米,長度視苗量而定。床麵深翻20厘米,整平、踩實之後鋪10厘米厚的營養土。營養土比例為表土60%、腐熟馬糞或牛糞30%、爐灰10%,營養土必須過篩;按照當地晚霜過後的安全定植時間算起,向前倒推45天,如遼寧地區,一般在4月初開始育苗。將消毒催芽後的種子均勻地撒播在苗床的一端,然後扣上塑料拱棚,白天溫度控製在25~32℃,夜間注意防寒保溫。出苗後把夜溫降到16℃左右以防徒長。一片真葉展開時分苗,每穴雙株。緩苗期間適當遮陰,澆緩苗水時要加人適量的敵百蟲,以防治地下害蟲。苗床管理上,白天要防高溫,夜間要防低溫,水分要大小適中,緩苗後適量地追一次化肥,這樣可確保苗壯。②定植。定植之前事先起好壟,壟寬50厘米,栽4壟辣椒,種2壟玉米。按株距15厘米雙株定植,保持純麵積每畝1.6萬株苗。③田間管理。緩苗後注意查田補苗;中耕除草一般進行3次。適當提早追肥,以促進辣椒秧早封壟。有灌水條件的,追肥後應及時順壟灌一次催秧水,灌水後要適時鬆土以增溫保墒。防治食心蟲可用樂果乳油(40%)1000倍液,封壟後噴一次多菌靈防治病害。④收獲與晾曬。辣椒多為一次性收獲的經濟作物,一般在整株辣椒果實大多數變紅的時候,采取割秧或拔秧的辦法收獲。放倒的植株先在地裏自然風幹幾天,然後捆成小捆碼在通風幹燥處,直到椒果含水量降到18%~20%再摘取,摘下的椒果還要晾曬4~5天,使含水量降到14%左右,即可打包外運到市場上。

玉米栽培方法基本同清種玉米。

(八)玉米與覆膜馬鈴薯間種,馬鈴薯茬複種秣食豆,糧、菜、飼料一地三收

玉米與覆膜馬鈴薯2:2間種,馬鈴薯在6月上中旬收獲,大個兒馬鈴薯上市,小個兒馬鈴薯搞二季做繁殖馬鈴薯種。馬鈴薯下茬複種秣食豆做青飼料。

1.經濟效益

畝產玉米550~600千克,2000千克左右青綠玉米稈或600千克青幹玉米稈,玉米稈為優質青粗飼料,畝產商品馬鈴薯1000千克以上,又得400千克左右二季作種薯。馬鈴薯下茬可獲青刈豆秧約300千克,與玉米稈混合青貯或曬製幹草。

2.適用條件

適於在平肥有水澆條件的地塊上種植。社會化服務功能健全。

3.具體做法

(1)地膜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①選用適當品種。馬鈴薯應選用本溪早大白或東農303。②精細整地。秋翻、秋耙、秋起壟,壟距50厘米。③馬鈴薯催芽播種。播種前1個月將馬鈴薯栽放在室內催芽,溫度不宜過高,一般15℃左右。3月下旬至4月初,大地開化巧厘米深即可栽種。壟台上開溝10厘米深,栽完種薯之後再往溝內條施農家肥和化肥(如果施灰土糞,就應配合施碳酸氫銨;如果施圈糞,應配合施硫酸銨和硫酸鉀)。然後覆土、摟平、覆膜,90厘米寬的薄膜正好覆2條壟。④田間管理。地膜馬鈴薯田間管理比較簡單,由於引苗之後馬鈴薯秧苗很快就形成局部優勢,雜草在膜下,草多之處可用鍬壓些土即可。為使馬鈴薯成為綠色食品,應盡量不施其他農藥。田間管理方麵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土壤幹旱時,要立即給馬鈴薯澆水。⑤收獲。6月中旬前後起收馬鈴薯。

(2)青刈豆栽培、利用方法同麥茬的。

(3)玉米栽培技術要點:選用中熟、秸稈成熟品種,適當晚播。畝保苗4000株左右。注意防粘蟲和玉米螟。重施攻穗肥,如遇土壤幹旱,要及時澆水。適時收獲玉米棒,隨之將青綠玉米稈與青刈豆秧一起青貯起來。

(九)地膜玉米套種平菇,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好

地膜玉米早春發苗快,能為行間的食用菌生產迅速形成遮陰條件。地栽食用菌采收之後,菇渣留在田裏,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有效地實現了稈棵還田培肥地力。

1.經濟效益

地膜玉米可畝產700千克,產出葉量豐富的優質幹玉米秸800千克,是優質的粗飼料。平菇每平方米至少可產10千克鮮品,每畝玉米、平菇套作田裏,平菇占地240米2以上,平菇產量可達2400千克以上,以每千克2.0元計算,僅平菇可獲純收入3860元左右。菇渣還田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生態效益良好。它是糧、菜、飼料、肥料、錢一舉五得的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