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低窪地種稻模式(3 / 3)

(1)培養料的配製:袋裝黑木耳的培養料來源廣泛,一般是就地取材。現在介紹幾種配方:①木屑培養料配方:闊葉樹粗木屑78%、麥麩20%、石膏粉1%、蔗糖1%。②複合培養料配方:玉米芯40%、木屑28%、碎稻草20%、麥麩10%、石膏1%、蔗糖1%。③玉米芯培養料配方:玉米芯60%、木屑28%、麥麩10%、石膏1%、蔗糖1%。

上述配方麥鼓可以用米糠或玉米麵代替,料水比為1:1.3~1.4。

配製培養料時,第一拌料力求均勻。配料時,先按配方的比例稱好主料與輔料,在水泥地麵上拌料,先把主料堆成小山狀,然後把其他輔料一樣樣從堆頂尖撒下,混拌均勻,再把蔗糖溶於水裏潑入料中,反複攪拌均勻。第二,嚴格控製含水量。培養料適宜的含水量為60%左右,經驗判斷適當的含水量指標為用力握料,過一會兒,指縫間有水滲出但不滴下,伸開手指料在手中成團,一碰即散。第三,在配製培養料的過程中要杜絕汙染源,要選擇無黴變的培養料,配料前置於烈日下曝曬幾日;晴天拌料;拌料後及時裝袋。

(2)裝袋:塑料袋的大小以17厘米×33厘米為宜。常壓滅菌者用聚乙烯袋,高壓滅菌者用聚丙烯袋。裝袋時要求鬆緊適當。裝得鬆保水性差,培養過程塑料袋變形嚴重;太緊則透氣性差,菌絲不易延伸。裝到離袋口6厘米處用撕裂膜將袋紮緊。裝袋後特別要注意輕拿輕放,放在鋪有塑料膜的地方,防止料袋被沙粒等雜物刺破引起汙染。

(3)料袋滅菌:滅菌方法可采用高壓滅菌法,也可采用常壓蒸汽滅菌法。下麵僅介紹常壓蒸汽滅菌的關鍵技術:

常壓蒸汽滅菌的工具是常壓滅菌鍋,料袋裝人滅菌鍋後要用旺火猛燒,要求在3~4個小時將鍋燒開,要保持連續8~10小時,滅菌才能徹底。一些栽培農戶,往往在這一環節出問題,有的麻痹大意,有的圖節省加溫能源,造成滅菌不徹底,致使雜菌嚴重汙染,導致失敗。常壓滅菌操作過程中要防止中途停火降溫,如果鍋內達不到連續保持的100℃,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防止燒幹鍋;防止存在滅菌死角,如鍋內受熱部位不勻、鍋蓋僅從一處漏氣、鍋內料袋采縫疊放、滅菌灶內容積大而鍋小等都可造成滅菌死角。

(4)接菌種:經滅菌後的料袋,待料溫降到30℃以下時,搬人接種室或接種箱進行接種。接種前要對接種室或接種箱進行消毒滅菌。具體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間用5克高錳酸鉀和10毫升福爾馬林(又叫做甲醛)熏蒸滅菌至少1個小時後才可接種(將高錳酸鉀倒在福爾馬林溶液中)。用不鏽鋼長把湯匙(經過消毒滅菌)在料袋兩頭接種,每瓶二級種可接15袋左右。

(5)發菌階段的管理:一般將接種後的料袋稱為菌袋,菌袋培育期需40~50天,這期間管理內容如下:①菌袋搬人培養室內培養(空房或塑料大棚均可當培養室,室內應事先消毒滅菌),菌袋可采取臥倒一層層牆式擺放,也可“井”字形交叉重疊擺放。早春接種,氣溫低,可把菌袋集中堆放,上蓋草簾發菌3~4天,促使袋溫增高,加快菌絲定植,然後再分開擺放。②調節到適宜的溫濕度。黑木耳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0~30℃,相對濕度在65%左右為宜。室內宜遮光(黑暗)通風增氧,促進菌絲生長。

(6)往稻田行間放袋出耳:將發好的菌袋放在水稻行間,在上側用刀片(消毒過的)劃“V”字形口兩排,每排8~9個口,10天後即可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