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移栽定植
注意看天氣預報,選擇冷尾暖頭天氣定植。微型西瓜每畝保苗2700株,中早熟品種保苗約1800株。用打孔器或鐵皮罐頭打孔穴定植,每畝隨苗下地磷酸二銨10千克,澆25℃左右的溫水,水中加人敵百蟲以防地下害蟲。然後封掩。
7.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室內溫度白天控製在25~30℃,夜間加強保溫。雙蔓整枝,及時搭架或吊繩領蔓,第2或3朵花坐瓜,人工異株授粉。坐瓜後膜下灌水,隨水追硫酸銨15千克左右(視植株長相而定)。10~15天之後再澆一次水,隨水施人鉀肥(草木灰或硫酸鉀)。增施二氧化碳氣肥。防蚜蟲。
8.收獲
遠銷外運的西瓜應在8~9層熟時采收,就地上市的應9~10層熟采收。
(三)解決多年生豆科牧草播種當年經濟收益低的幾個有效措施
多年生豆科牧草根係非常發達,抗旱,耐土壤瘩薄,抗寒性強,適應性廣。種植豆科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後作的產量和品質,種植豆科牧草因其莖葉繁茂,覆蓋度大,可避免風雨直接衝擊地麵,因而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豆科牧草還是良好的密源植物。但生產中存在播種當年產草量一般不高,產生不了多少直接的經濟效益等問題。可采取如下幾項措施加以解決:
1.豆科牧草與小麥套種
方法是在小麥封行之前,在小麥行間隔行播種豆科牧草,使牧草行距保持30厘米左右。在小麥苗的保護下,牧草幼苗可良好生長。收獲小麥對牧草苗期不產生任何不良影響。麥收後至上凍前使牧草得以充分生長發育,翌年進人旺盛生長期。這樣,播種當年可收獲一茬小麥,晚秋收割500~1000千克鮮草,經濟效益還是相當可觀,它適合在水澆地上。
2.豆科牧草與穀子混播
按35~50厘米整地起壟(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在播種穀子時,將豆科牧草的種子同時混播下地。穀子出苗比牧草快,不影響對穀子正常的田間管理,穀子苗相當於豆科牧草的保護作物,牧草幼苗得以良好的保護。收割穀子後牧草還能生長一段時間,上凍前對豆科牧草進行中耕培土。
3.豆科牧草與向日葵套種
計劃大片種植豆科牧草的地塊,當年先播種向日葵。在對向日葵進行正常的田間管理結束後,於6月中旬將豆科牧草種子套種在向日葵壟溝裏。收獲向日葵不影響牧草正常生長。刨去向日葵根茬,中耕鬆土一次,促進牧草生長。上凍前再中耕培土。
(四)玉米套種草木樨,糧、飼料兼得又肥田
在生產條件還沒有得到改善的幹旱、半幹旱地區,推廣玉米與草木樨套種,可實現糧、草、肥一地三收。
草木樨為二年生豆科植物,耐寒、耐旱、耐痔薄、抗鹽堿,在降水量350毫米的地區能夠良好生長。草木擇不耐水淹,適宜在幹旱、半幹旱地區生長,莖葉繁茂,在溫帶地區的粗沙土地上,有機質含量僅為0.01%,草木樨株高仍長至1.5米左右。草木樨不但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而且是花期長、花粉量大的密源植物和產量高、生長快的綠肥作物及豆科牧草飼料作物。
1.經濟效益
每畝生產早熟玉米200~300千克,產玉米稈幹草240~360千克,產草木樨鮮草1500千克左右。第二年草木樨旺盛生長,可畝產鮮草3000千克以上,其發達的根係可為土壤留下1500千克左右的鮮根體。減少水土流失帶來的生態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巨大。
2.適用條件
除低窪地以外的廣大地區的多種耕地上,尤其適於無霜期較短的冷涼、幹旱半幹旱地區
3.具體做法
(1)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在旱坡地上,農民習慣種植下壟,施肥、播種、覆土之後,用“雞蛋滾子”鎮壓。這樣種植的好處在於借墒、躲鹽、防風。采用早熟品種,正常年景可早收獲以便利下茬草木梅生長發育,在春旱年景,可較靈活安排處理播期,減輕春旱帶來的不利影響。更主要的是早熟品種玉米多為品質優良,符合優質糧食生產要求。其他栽培技術如前所述。
(2)草木褲栽培技術要點:6月中下旬,當玉米中耕培土過後,立即在玉米壟溝播種草木梅,播種前要對草木褲種子進行硬實處理。處理方法,少量種子可用磚塊搓一搓,大量種子可用磨米機粗放一遍。每畝播量為1千克左右,種子田應為0.5~1.0千克,踩好格子,覆土約2厘米厚。草木擇苗期生長緩慢,清種時要注意及時鋤草中耕,套種情況下相當於播前除草,一般不用單獨除草中耕。當玉米收獲後,再及時進行中耕鬆土。霜前收割一次鮮草。
草木樨作為優良的牧草,牛、羊、馬等都喜歡采食。可放牧、青刈、曬製幹草,也可青貯。幹草粗蛋白質在17%以上。草木樨一般含有香豆素,有苦味,生長中期以後影響適口性,現在已培育出香豆素少的品種,叫做無味草木褲,適口性好。二年生草木樨返青早,收幹草者在現蕾期刈割,留茬10~12厘米,過低影響再生,雨天不宜刈割,以免造成黴爛及根頸腐爛。每年追施1~2次磷肥。最後一次刈割要在霜前。畝產鮮草約3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