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桃苗木繁育(二)(3 / 3)

⑤嫁接體的貯藏:主要是指催醒後的嫁接體貯藏。由於嫁接的數量較多,移栽室的麵積不足,所以要有一部分進行貯藏。適宜貯藏的嫁接體是經過催醒後,接口愈合良好,接芽未萌動或稍萌動,將嫁接體根莖以上蠟封後貯藏。

貯藏前的準備:在貯藏室中,根據嫁接體的多少和貯藏室的大小,用磚砌成一定量的長方形池子,寬1.2米左右,長度可視貯藏室的情況而定,高度暫時修50厘米,以後可視埋藏方法的不同,在擺藏過程中再加高,並在貯藏室內準備足夠的濕沙。蠟封後的嫁接體要在埋藏前進行預冷,由於蠟封後嫁接體溫度較高,必須經過預冷後再埋藏,方法是先在10~15℃的條件下放1~2天,在轉移到貯藏室中放一段時間後(約半天到一天)再埋藏,在預冷過程中要保持根係的濕潤。

埋藏方法:首先在磚池子中的底部鋪5厘米厚的濕沙,然後在沙子上擺放嫁接體。埋嫁接體的方法有2種,一是斜擺,一般在嫁接體數量較少的情況進行,先在一頭堆成30厘米高的斜麵,在斜麵上擺放,株距5厘米左右,根係不能重疊,擺好一排後,在嫁接體上培一層濕沙,以不露嫁接體為準,用手把根部壓實,再擺第二排,以此類推,埋到頭為止。二是平擺,就是將嫁接體在磚池子中平放,擺時將嫁接體的根係都朝前麵平放,使根係互不重疊,苗間的距離為5~6厘米,擺完一排後,再擺第二排,擺第二排時,用根係壓在前一排嫁接體的根莖以上部分,包括接口,以此類推,擺滿磚池子為第一層,然後用濕沙將第一層的根係全埋沒,接著從頭再擺第二層,在擺第二層以上時,如在池子裏作業,應放一塊木版,人可踩著木板作業,以防止接芽踩壞。磚池子擺滿後,還有嫁接體時,還可將磚池再加高,然後繼續擺放,最上麵最好蓋一層濕草簾。

⑥嫁接體移栽:經催醒愈合後的嫁接體,通過在移栽室中移栽或經過貯藏後的嫁接體在田間移栽,培育成嫁接苗,要經過一係列嚴格的技術措施和規範化的管理,才能獲得較高的成苗率。

移栽室移栽:催醒後已愈合的嫁接體直接移栽在設置好的移栽室(玻璃溫室、塑料大棚等)中,進一步培育成嫁接苗。嫁接體在移栽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在室內要提前安裝好熱源,如暖氣管線、土暖氣、火牆、地熱線等,地熱線要在栽苗前7天鋪設,使土壤溫室達到要求的溫度。其次是土壤中要施入廄肥,每畝5噸左右,糞肥要鋪放均勻,最好是結合鋪設地熱線翻入土壤中,如果是在塑料大棚中,還應適時扣棚保溫、增溫。特別是地溫,要求20厘米深的土溫達到20℃以上時,一般在9月中下旬扣棚即可。

移栽室移栽方法:首先是確定密度,根據核桃嫁接苗的生長特點,每平方米可栽30~40株,株距12~15厘米,行距20厘米左右。然後進行移栽,先在土壤表麵按行距劃線開溝,沿著劃線切出一條深20~25厘米的直麵,在直麵的一側挖開6~8厘米寬的栽植溝,溝底填一些鬆散土,靠著溝的一側的切麵垂直擺苗,做到根係舒展。嫁接苗的深淺以接口露出地麵為準,培土至地麵,用手按實,使土壤與根係密接,順著苗形成一條6~8厘米寬的溝。在溝中澆水,為了提高地溫,可澆30℃左右的溫水,水滲下後,再培土至接口下麵稍高出地麵,然後接著栽下一排,以此類推。

移栽室移栽的栽後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溫度和濕度的控製和調整。核桃幼苗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15~25℃,晚上低於10℃以下時,通過熱源增加溫度,白天高於28℃時,通過局部放風或放下1br3到1br2的草簾遮光降溫。在北方一般是上午7~8時,打開草簾,使室內通過光照升溫,下午16時左右,放下草簾保溫。如果中午溫度過高時,在大棚塑料薄膜外麵噴霧降溫效果也很好。核桃幼苗發根和根係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23~28℃,由於有地熱線控製,土溫比較穩定。

移栽室移栽後10天內是緩苗和發芽的時間,要求保持較高的濕度,相對濕度應控製在80%左右,每天可通過在移栽室中噴霧2~3次來調節。苗木正常生長以後,室內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

核桃是喜光性較強的植物,因而在幼苗生長期間要有充足的光照,每天光照應在8小時以上。移栽室中冬季長時間密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影響光合作用,要注意通風換氣,2月份以前在上午10時至下午15時之間每次放風20~30分鍾,以後隨著氣溫的增高,逐漸增加通氣的時間,當平均氣溫穩定在12℃時可將大棚薄膜揭開,玻璃溫室排氣窗全打開。在揭棚膜的前10天左右要逐步擴大通風口和增加通風時間,以增強苗木的適應性。

室外田間移栽:對於經催醒後,經過蠟封進行貯藏的嫁接體,當室外的氣溫升高以後,直接在室外的田間移栽,每畝栽5000~6000株,株距為20~25厘米。

室外田間移栽的時間:如果是在小工棚中或露地覆地膜移栽,可在春季土壤解凍後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露天直接移栽可在4月中下旬進行。

室外田間移栽方法:在事先選好地、施入糞肥、整好的育苗地上進行。首先在壟麵上用犁或人工開溝,然後在壟溝中一人用鐵鍬踩一橫溝,另一人順著鐵鍬背麵溝槽將苗插入,兩人各用腳尖對踩一下即可,栽完一壟後,在壟溝中澆少量水,水滲下後合壟,合攏時要埋沒接穗3厘米左右。上麵覆以地膜或扣拱棚,如不覆地膜等,要在壟上噴一層水,以防止土壤風幹後,表土吹走,使接穗外露,每隔一天噴一次水至幼苗出土為止。覆地膜的要在10天後,每天上午10時以前進行檢查,發現有幼苗拱出地麵時,可將苗木上方的塑料割破一小孔,將苗引到膜外,俗稱破膜引苗。將苗引出後,再將苗木周圍的薄膜壓好。小拱棚要防止高溫,注意用草簾遮陰、放風等。待大部分苗木出土後,逐漸去掉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