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藥材栽培生產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造福全人類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中藥材栽培生產曆史悠久。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以及與疾病的鬥爭中,對藥物的認識和需求不斷提高,藥用藥物逐漸從野生采挖轉為人工栽培。目前,中藥材的人工栽培形勢越來越好。
我國有960萬平方公裏的遼闊土地,南北橫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大氣候帶,既有高原高山,又有丘陵盆地和平原,長江、黃河等河流和湖泊孕育了廣闊肥沃的土地。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全國各地均有植物藥材分布,且種類各具特色,豐富多彩。據1985~1989年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統計(《中國中藥資源》,1995版),我國中藥資源種數已達12772種,除其中不足1%的礦物藥材外,99%以上均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資源,萬以藥用植物為最,占全部種數的87%,計11118種(包括9905種、1208個種以下單位)。可以說藥用植物是所有經濟植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
植物類藥材中,根及根莖類藥材200~250種;果實種子類藥材180~230種;全草類藥材160~180種;花類藥材60~70種;葉類藥材50~60種;皮類藥材30~40種;藤木類藥材40~50種;菌藻類藥材20種左右;植物類藥材加工如天南星、青黛、竹蓀等20~25種。
隨著中醫藥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中藥出口不斷增加。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07年,我國中藥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額達到1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出口額為11.8億美元,創曆史新高;進口額達到3.6億美元,同比增長19.2%。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金額上升,中成藥出口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