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你懂愛嗎

雍正八年夏,胤禛開始頻繁外出,先是西巡到了西安,登華山、遊古跡,雖然隨行的也有其他嬪妃、皇子,但是他每每離開行宮卻隻帶了徽音同行,否則便是忙著處理送來的奏折、查訪各處民情,即使有哪個嬪妃心思活絡的,也連機會都找不到,更別說乘著隨駕外出爭寵了。

胤禛臨行前,交待了朝中大臣理政,定郡王兄弟幾人各自分管著相應的差事,除了七貝勒默默外,連最小的弘冕也算了進去,敏銳的人自然察覺到了什麼,卻有點不沸判鬧械耐撇狻

難道今上會跳過現在的嫡長子七貝勒選擇才不過十歲的嫡次子十一阿哥不成?

這樣的事,擱在一般人家都不可能,除非嫡長子身子不好才會放棄……可今上的七貝勒身體康健,文采騎射都不錯,要說出哪兒不好來,恐怕就隻有嫡妻家世不顯、專寵嫡妻、子嗣略顯單薄這三樣了。

於是,很多聰明人糊塗了,而很多糊塗人,則壓根弄不明白這些事。

雍正八年秋,胤禛竟然帶著徽音去了一個大清曆代帝王都沒去過的方向---西南!

從雍正元年起,敦親王受命主理西南事宜,在這裏施行“改土歸流”之策,如今過去七年之久,成效自然是顯著的,至少當皇帝的來這裏走一趟,隻要做好安全護衛工作,便不會有什麼大的危險。

這“改土歸流”施行至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單調來又調走的武將就換了不少,就是為了狠狠削掉這一片盤踞的地方軍力,而進一步通過安撫懷柔使其徹底的、不得不臣服於大清。

雍正八年冬,胤禛帶著徽音一路南巡到了大清的最南邊,甚至登上大清的艦隊遊覽了收回來的台灣,又去了雍正三年收回來的澳門逛了逛。

雍正九年至雍正十年冬,在這期間胤禛出巡的次數比登基以來的前七年加起來都多,龍興之地的東北、叛亂平息未久的西北、改土歸流後的西南,無論是山林還是草原,無論是海濱還是雪原,幾乎走遍了大清的東南西北。

而這頻繁出門的根本原因,在雍正十年的冬天,胤禛終於知道了!

雍正十年,當初九龍奪嫡的天皇貴胄們大都垂垂老矣了,可是他們的精神都還不錯,而據海外傳來的消息,最年長的直親王和理親王也活得好好的,隻是老了脾氣臭,那掄起拐杖教訓兒子、孫子半點也不含糊。

誠親王胤祉是留在大清的兄弟中最年長的一個,接到太監宣召,他皺眉邁著方步到了宮裏,一邊奇怪著老四怎麼今年冬天反常地回了宮,一邊尋思著這宣召所為何事。

Ψ思Ψ兔Ψ網Ψ

一到養心殿外,胤祉抬眼一看愣了愣,怎麼十五以上的弟弟們全來了?莫非有什麼大事發生了?他低頭過了一遍近來得到的消息,海麵上沒戰事,朝中也沒大動靜,打從雍正元年起就一直沒消停的十四弟他們也都習慣了,沒發生什麼了不得的事啊,為何向來在南方窩著的九弟竟然都在這了?

“見過三哥!”看到來人,恒親王率領弟弟們問了安。

“不必多禮,”胤祉態度和氣地回了弟弟們的禮,不禁問道,“可知是何事?”

大家很有默契地看向怡親王胤祥,意思再明白不過。

胤祥嘴角抽抽,他確實和四哥親近一些,但是也別都這副表情好不好?他兩手一攤頭搖得跟波浪鼓一樣:“哥哥們別這麼看著我,我也迷糊呢!”

“你不知道誰知道?”惠親王胤禟鳳目一橫,反口說了這麼一句。他從雍正元年起就忙著建立他的商業王國,日本那塊的事正看好呢,卻突然被傳了回來,最鬱悶的是還不知道為什麼,當然看誰都不順眼了。

“我……”胤祥難得返老還童一次,眼看著就要梗住脖子杠上了,這時又來了一人。

康熙裹著大耄衣裳、帶著暖帽大步而來,引得那邊圍成團的兒子們紛紛站好行禮,他麵無表情地點點頭:“平身,進去吧!”

兄弟數人互相看看,不管心底是何想法,均整了整表情跟著已經向裏麵走的皇父而行。

養心殿東暖閣,侍立在門口的太監們向康熙及一群王爺們請了安,打起簾子迎了主子們進去,而後極有效率地上了熱帕子和茶水點心,一切準備停當就全部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一時間,東暖閣內寂靜得隻能聽到自鳴鍾的聲音,康熙老神在在地坐在那裏,反常地沒有選擇主位,而是挑了張寶座下手第一的椅子,雖然得了允許,可是與他同樣坐在兩溜椅子上的王爺們,真是心中惴惴啊!

和太上皇平起平坐?

一想到這,胤祉兄弟幾人就覺得心頭突突直跳,連腦門上都涼嗖嗖地,別說皇家了,就是尋常人家,也沒有老子和兒子平起平坐的,這是……怎麼了呀!

簾子再次被打起,進來的卻是胤禛如今的三個嫡出子女。

待一番行禮問安後,惠親王胤禟突兀地開了口:“顏顏,你阿瑪呢?把我們兄弟叫來,就為了讓我們幹坐著?”

一身貝勒常服的默默眸光驟冷,如劍一樣刺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