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

(1)消除病殘體,減少病原菌。晚秋清掃枯枝落葉和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

(2)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積水,及時整枝,合理修剪,保持架麵通風透光。采取疏花、疏果、掐穗尖等控製負載量,保持良好樹勢。提倡測土施肥和增施農家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

(3)藥劑防治。要注重早期診斷、預防和控製。在發病前可適當噴灑一些保護性藥劑進行預防。常用的藥劑是1∶1∶200波爾多液,或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7%多寧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2%綠乳銅(鬆脂酸銅)乳油800倍液等。始見病害發生時噴藥防治,可用52.5%抑快淨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性粒劑800~1500倍液等。為了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應注意輪換使用藥劑。噴藥時一定要使葉兩麵均勻著藥。

3.葡萄黑痘病

別名:火龍、瘡痂病、烏眼病。黑痘病是葡萄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病害。在春、夏兩季多雨潮濕的地區和年份發病嚴重。長江流域和多雨地區發病較重,北方地區因葡萄品種差異,發病程度不一。病害嚴重時,果實產量降低,病蔓和葉片不能正常生長或幹枯。

症狀

葡萄黑痘病主要為害葡萄新梢、葉片、幼果、葉柄、花穗、穗軸和卷須等幼嫩器官。新梢、葉柄和卷須發病,病斑呈暗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凹陷,中央灰白色,病部常龜裂,新梢頂部枯萎變黑,嚴重時多個病斑融合,新梢停止生長、變黑、枯死,似火燒狀。幼葉受害後,初產生針頭大小褐色或深褐色多個小斑點,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逐漸形成圓形大斑,暗褐色或紫色,中央灰白色;病組織死亡後破碎、穿孔,多個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大斑。受害葉片發育不均衡,常呈扭曲、皺縮等畸形,最終焦枯死亡。花穗受害時,在花蕾上出現淺褐色小斑點,逐漸變黑枯死。穗軸和小穗梗受侵染後,可形成褐色斑,嚴重時造成穗枯。幼果發病時,初形成褐色小斑點,之後擴展成圓形大斑,稍凹陷,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色,形似鳥眼狀。病斑不深入果肉,後期硬化、龜裂呈瘡痂狀。

病原

葡萄黑痘病菌的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痂圓孢屬,葡萄痂圓孢。病菌分生孢子盤半埋生於寄主組織內,淡褐色。分生孢子梗橢圓形、短小、無色、單胞,分生孢子梗大小為6.6~13.2×1.3~2.0微米,其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形,無色透明,單胞,稍彎曲,兩端各有一個油球,孢子大小為4.8~11.6×2.2~3.7微米。子囊大小為80~100×11~23微米;子囊孢子暗褐色,四細胞,大小為29~35×4.5~7.0微米。

防治方法

(1)消除病殘體,減少病原菌。晚秋清掃枯枝落葉和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

(2)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積水,及時整枝,合理修剪,保持架麵通風透光。采取疏花、疏果、掐穗尖等控製負載量,保持良好樹勢。提倡測土施肥和增施農家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

(3)藥劑防治。要注重早期診斷、預防和控製。在發病前可適當噴灑一些保護性藥劑進行預防。常用的藥劑是1∶1∶200波爾多液,或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7%多寧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2%綠乳銅(鬆脂酸銅)乳油800倍液等。始見病害發生時噴藥防治,可用52.5%抑快淨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性粒劑800~1500倍液等。為了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應注意輪換使用藥劑。噴藥時一定要使葉兩麵均勻著藥。

3.葡萄黑痘病

別名:火龍、瘡痂病、烏眼病。黑痘病是葡萄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病害。在春、夏兩季多雨潮濕的地區和年份發病嚴重。長江流域和多雨地區發病較重,北方地區因葡萄品種差異,發病程度不一。病害嚴重時,果實產量降低,病蔓和葉片不能正常生長或幹枯。

症狀

葡萄黑痘病主要為害葡萄新梢、葉片、幼果、葉柄、花穗、穗軸和卷須等幼嫩器官。新梢、葉柄和卷須發病,病斑呈暗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凹陷,中央灰白色,病部常龜裂,新梢頂部枯萎變黑,嚴重時多個病斑融合,新梢停止生長、變黑、枯死,似火燒狀。幼葉受害後,初產生針頭大小褐色或深褐色多個小斑點,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逐漸形成圓形大斑,暗褐色或紫色,中央灰白色;病組織死亡後破碎、穿孔,多個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大斑。受害葉片發育不均衡,常呈扭曲、皺縮等畸形,最終焦枯死亡。花穗受害時,在花蕾上出現淺褐色小斑點,逐漸變黑枯死。穗軸和小穗梗受侵染後,可形成褐色斑,嚴重時造成穗枯。幼果發病時,初形成褐色小斑點,之後擴展成圓形大斑,稍凹陷,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色,形似鳥眼狀。病斑不深入果肉,後期硬化、龜裂呈瘡痂狀。

病原

葡萄黑痘病菌的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痂圓孢屬,葡萄痂圓孢。病菌分生孢子盤半埋生於寄主組織內,淡褐色。分生孢子梗橢圓形、短小、無色、單胞,分生孢子梗大小為6.6~13.2×1.3~2.0微米,其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形,無色透明,單胞,稍彎曲,兩端各有一個油球,孢子大小為4.8~11.6×2.2~3.7微米。子囊大小為80~100×11~23微米;子囊孢子暗褐色,四細胞,大小為29~35×4.5~7.0微米。

病菌有性世代屬子囊菌亞門,痂囊腔菌屬,葡萄黑痘病菌。子囊座埋生於病組織內,成熟後突破表皮外露。子囊近球形,無色,其內含有4~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具3個隔膜,無色,大小為15~16×4~4.5微米。在我國尚未發現葡萄黑痘病菌的有性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