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番茄育苗技術(一)(3 / 3)

①化學藥劑消毒:常用的藥劑有福爾馬林、代森鋅和多菌靈等。

福爾馬林消毒:一般用0.5%的福爾馬林噴灑營養土,均勻後堆積,再用塑料薄膜密封5~7天,然後撤膜,待藥味揮發後再使用。可防治猝倒病和菌核病。

代森鋅和多菌靈消毒:用65%的代森鋅粉劑,每立方米營養土用藥60克,或用50%的多菌靈粉劑,每立方米營養土用藥40克,混合拌勻後用塑料薄膜覆蓋2~3天,然後撤膜,待藥味揮發後使用。除上述兩種藥劑消毒外,還可用五氯硝基苯與代森鋅的合劑或氯化苦及溴甲烷等藥劑進行營養土消毒。

50%多菌靈消毒: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配成溶液後400倍,噴後把營養土混拌均勻,然後用薄膜蓋嚴密,悶3~5天,再將薄膜打開,經4~5天,使藥味充分揮發後即可使用。

②物理方法消毒

蒸汽消毒:歐美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普遍應用蒸汽進行床土消毒。荷蘭用蒸汽將床土加熱到90~100℃,一般處理半小時。經過蒸汽消毒的土壤,在降溫以後即可使用,對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還有微波消毒等。

(3)苗床、營養土塊製作與裝盤(缽)營養土配製好後,可用於製作苗床、營養土塊或裝盤(缽)來進行育苗。

苗床可分為播種苗床(育苗盤或育苗箱)和移植苗床,二者除營養上的配製略有差別外,其他製作和管理技術等基本相同,有時播種苗床和移植苗床完全相同。生產上苗床種類很多,但不論哪種苗床都建設在一定的育苗設施內。

在溫室裏做畦,畦寬1~1.6米,裝入床土或就地配製床土。播種前摟平,稍加鎮壓,再用刮板刮平。為了提高土溫,做成高畦也是可行的。近年來,為了提高地溫,保證出苗,電熱溫床也有應用。利用土壤電熱線來加溫苗床(育苗床)。電熱溫床育苗所需的時間可以比冷床縮短10天左右,而且秧苗整齊,秧苗質量也好。電熱溫床主要的設備是電熱線和控溫儀。電熱溫床一般應建在溫室、大棚或陽畦等設施內,播種前半個月左右在溫室裏鋪設完畢,並裝床土,播前摟平床麵,鎮壓和刮平。詳見電熱溫床育苗。

營養土塊製作分機製法與和泥切割法兩種。機製法是把配合好的床土均勻噴濕,裝機壓製。而和泥切割法比較簡便易行,先把配好的床土和成幹泥,平鋪在事先整平的畦麵上,用泥板抹平,再用玻璃板按要求切成方塊,向縫隙中撒一些河沙,防止切塊粘連,在每個土塊中心插深約0.5~1厘米的小孔,作為播種穴或移植孔,隨後就進行播種或移植幼苗。

育苗盤播種時裝入充分曬暖的床土,但不能裝得過滿,要留下播後蓋土的深度,而後刮平、鎮壓。用紙筒、塑料筒、塑料缽、營養土塊直接點播者,把裝好床土的筒、缽擺在苗床上,事先製好的營養土塊也直接擺入。而和泥切塊法製營養土塊者在播種前切製。

苗床製作好後,將床麵整平,澆底水,注意一定要澆透。在澆水過程中如果發現床麵有不平處,應當用預備床土填平。澆完水後在床麵上撒一層床土或藥土。將催芽的種子或幹種子進行撒播,注意不要過密。播後再覆蓋1~1.5厘米厚的床土或藥土或細沙。覆土後進行地膜覆蓋,保持苗床較高的溫度,以利出苗。

製作好營養土塊或裝盤(缽)的,可直接播種,播後覆土、覆膜。

2.電熱溫床育苗

地溫不足是設施冬季和早春生產中常遇到的問題,由於地溫不足,致使蔬菜秧苗發根緩慢,甚至漚根、爛根,吸收能力下降,嚴重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雖然也有一些其他提高土溫的方法,但效果並不理想。土壤電熱加溫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育苗新技術(圖6)。它設備簡單,使用方便,溫度穩定,並能進行自動控製,可以滿足不同蔬菜作物對土溫的不同要求。能縮短育苗期,顯著提高秧苗質量,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1)電熱溫床的結構為了節約用電,電熱溫床應設在溫度條件較好的日光溫室或加溫溫室內,麵積根據需要選定,一般約10平方米(1.65米×6米)左右。為減少熱量損耗,最好用隔熱層把床土和大地隔開。隔熱層材料可就地取材,如稻糠、麥秸、稻草、木屑、馬糞等均可。床坑深25~30厘米,平整床基後鋪一層塑料薄膜,然後鋪上保溫隔熱材料,約5~10厘米厚,上麵再蓋一層塑料薄膜,薄膜上覆蓋3~5厘米厚的床土。床土上按要求布設電熱線,最後再蓋一層床土。如果是苗床直播,則這層培養土應5~10厘米厚;若用育苗盤或營養缽育苗,床土厚0.5~5厘米厚即可。溫床夜間最好再扣小拱棚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