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肥水管理定植時澆透底水後,3~5天再澆一次緩苗水,然後直到第1穗果長至核桃大小時再開始澆水,以後10~15天澆一次水。灌水時應注意在晴天午前進行,同時,生育前期主要采取地膜下暗灌,地膜未覆蓋溝不灌水,以防空氣濕度過大。生育後期大放風時才可在全部溝內灌水。
番茄定植前應重施基肥,坐果前一般不需進行追肥,當第1果穗果實長至雞蛋大小時,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硫酸鉀15千克,追後及時灌水。番茄進入盛果期,即第一穗果采收後,第2、第3穗果迅速膨大,需要大量養分,一般需追肥2~3次,每畝追施尿素和複合肥10~20千克。在盛果期,應配合追施磷鉀肥或其他微量元素,進行葉麵噴肥,如磷酸二氫鉀0.2%~0.3%溶液,或尿素0.2%~0.3%溶液,有利於提高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另外,設施內可以進行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番茄第1果穗開花至采收期間,每天日出(揭草苫)後0.5~1小時施用,施用1小時後可以放風。二氧化碳源可采用碳酸氫銨(NH4HCO3)加硫酸的方法,也可施用液態二氧化碳。采用碳酸氫銨和硫酸法每日每畝用碳酸氫銨3.8千克、硫酸2千克,加水8千克。施用液態二氧化碳每日每畝施用1.5~2千克。
(3)整枝打杈、摘心、插架或吊蔓番茄的側枝生長能力很強,如果不進行人為調整控製,就會使營養體生長過旺,必然影響產量。植株調整主要包括整枝打杈與摘心,其目的是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係,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控製營養生長的速度,促進生殖生長多結果。整枝打杈的方法與品種的特性、植株的長勢、栽培形式及栽培目的有關。常用的整枝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單幹整枝除保留植株主軸外,所有的側枝全部打掉,形成單幹生長,生長到所需留的果穗後,實行人工摘心控製生長,這種整枝方法單位麵積需苗株數較多,但較早熟,而且結果期集中,早期果發育快,便於密植,早期產量高,一般用於早熟栽培較多。
②雙幹整枝一般保留主軸與第1花序下位的第1側枝,其餘側枝全都打掉,第1花序下麵的第1側枝生長勢很強,很快與主軸並行生長,形成雙幹。當生長到所需果穗後,可在果穗上麵留2片葉摘心,使其停止生長。這種整枝方法單位麵積需苗量較少,單株產量較高,比單幹整枝的采收期晚。一般常用於高產栽培或長季節栽培。
③改良單幹整枝也稱“一幹半”整枝,即在單幹整枝的基礎上,采取以單幹整枝為主,保留第1花序下第1側枝,待側枝結1穗果後,上部留2片葉摘心。這種方法克服了單幹整枝的缺點,並適當增加了結果密度,提高了產量。
④連續摘心整枝當單株結果穗數超過4~5穗以上時,離根部越遠座果率越低,果實生長發育越差。針對這一問題提出連續摘心整枝法,該整枝法既能增產又能提高優質果率,是一項新的整枝技術,實際生產上可根據栽培形式和栽培條件靈活應用。具體做法是:當第1、第2花序相繼開花後,在第2花序上邊留2片葉摘心,作為第1結果枝。保留從緊靠第1花序下的節位長出的第1側枝,留2個花序之後留2葉摘心,作為第2結果枝。從第3花序下邊長出的側枝,再留兩個花序以後留葉摘心,作為第3結果枝,以此類推,如此留枝摘心可以使每株前保留4~5個甚至更多的結果枝。連續摘心整枝法的操作應注意當結果枝選留好後,將各級結果枝上出現的杈子適時打掉。同時要求肥水充足,防止植株早衰。在進行整枝的同時,可將植株底部的老葉、黃葉、病葉摘除,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
⑤多次換頭整枝留果穗數多時也可采用多次換頭整枝法,既可以使生產繼續進行,又不影響早熟性和前期產量,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換頭再生整枝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從基部換頭再生,具體做法是在頭茬最後一果采收完以後,在靠近地麵10厘米左右處剪掉,然後加強肥水管理,選留1個健壯的枝條采用單幹整枝法繼續生產。第二種是從中部換頭再生,具體做法是,當主幹上第三花序現蕾以後,上麵留2片功能葉摘心,同時選留第2和第3花序(果穗)下部的側枝,側枝每長出後1片葉摘心,抑製其生長。待主枝果實采收約50%~60%時,不再摘心,在所留兩條側枝共留4~5穗果後摘心,其餘側枝均打掉。
此外,整枝方式尚有所謂的三幹式、四幹式等,即在主幹上留兩三個側枝結果。這樣雖然單株著生的果實較多,但單株的營養麵積大,在生產上很少采用。
整枝工作不可過早或過遲,因為植株各部分的生長有相互作用。腋葉的生長能刺激根群的生長,過早地摘除腋芽會影響根係的生長,而且會引起根群內輸導係統發育不完全。因此,應當在側芽長到4~7厘米時進行摘除,並要在晴天中午進行,以利於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