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低、效益高 每噸秸稈製成微貯飼料,需秸稈發酵活杆菌2000克(24元)。而每噸秸稈氨化,需尿素30~50千克,經過成本核算,微貯成本僅為氨化成本的70%左右,而且緩解了畜牧業與種植業爭化肥的矛盾,營養卻提高了一倍。
(2)秸稈消化利用率高 麥秸、玉米秸稈等微貯後,消化率提高24.14%,有機物消化率提高29.4%。
(3)適口性好,采食量增加 經微貯技術處理的秸稈飼料,酸香可口,家畜愛吃,采食速度提高43%,采食量增加20%~40%。長期飼喂,無毒無害,安全可靠。
(4)技術簡單,易於推廣 技術簡單易掌握,室外氣溫在10~35℃時,均可製作微貯飼料。操作人員經短期培訓就可掌握此項技術,易於推廣。
3. 秸稈微貯飼料製作前的準備
秸稈微貯飼料的生產製作,可根據家畜飼養規模大小及用量多少來確定。
(1)發酵池、塔、窖、缸的準備 飼養規模大,飼料用量多,應建發酵池(或塔);飼養規模小,飼料用量少,需要發酵缸、桶、塑料袋,也可用小的發酵窖。發酵池(窖、塔)一般采用磚、沙、水泥製作。池(窖)的大小可根據用量來定。如建一個裝2噸秸稈粉的發酵池(窖),其長為5米,寬為2米,深為1.5 米。發酵池(窖)要求堅固,池底、池壁光滑,不漏水、不漏氣。建池要選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靠近畜舍、製作取用方便的地方。也可建圓形池,圓形池一般需建直徑2米、深3米的池口。舊池在使用前要清掃幹淨。
(2)秸稈準備 微貯原料應選用發育中等以上、清潔無黴變腐爛的各種作物秸稈及藤蔓。
有條件的可選用優良豆科牧草、豆科秸稈作為微貯原料,也可選用玉米秸稈、花生藤、紅薯藤等作為微貯原料。嚴禁用變質腐爛的秸稈製作微貯。
(3)人員準備 一般農戶搞微貯,在製作前,要組織有關人員經過簡單的培訓,或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操作,要求各負其責,密切配合。
(4)機械動力準備 微貯飼料製作,需7.5~15千瓦錘式粉碎機1台,鍘草機或切割機1台。柴油機、手扶拖拉機、農用三輪車也可作為動力,與鍘草機或粉碎機配套使用。
(5)菌種及用具準備 製作前,要準備好發酵菌種、食鹽和尿素。固體菌種、液體菌種、糖、水、糠的比例為1: 1: 1: 4: 6。還要準備好塑料桶、塑料薄膜等備用。
4. 秸稈微貯飼料的製作方法
(1)製作工藝流程 原料→粉碎→堿化處理→生物發酵→貯存。
原料應選擇發育中等以上、無腐爛變質的各種作物秸稈,最好不要選單一品種,品種越多越好,至少要選3種以上原料。因為任何一種原料其營養都是不全麵的,品種多了,營養可以互相彌補。原料粉碎後要過篩,篩成細糠狀;篩孔直徑為1.0~1.2毫米,細度為60~80目。然後進行堿化處理,最後進行生物發酵。經過2周左右即可製成有酒香味或果香味、質地柔軟鬆散濕潤的秸稈微貯飼料。根據各種家畜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加入一些其他輔料,配成全價飼料,即可飼喂各種家畜。
(2)菌種的活化 按每噸粉碎的秸稈加1千克複合酵素固體菌種、1升複合酵素稀釋液、1千克糖、6千克玉米麵或稻糠、4升溶解糖,混勻密閉12~24小時,保溫(40℃)活化,有酒香味為止,備用。
(3)配料 秸稈1噸,肉食雞鮮雞糞300~400千克,上述活化菌種全部加入,鹽5千克,尿素2~4千克,水適量(一般400~500升,水分要求50%左右),混勻堆放,裝窖或裝袋。在30℃條件下,發酵到有酒香味就可飼喂。一般需封窖2周左右,快速一般6天即可。
(4)飼喂 開始飼喂時,要訓練家畜采食。先將少量的微貯飼料混合在原飼料中,以後逐漸增加微貯飼料量。經1周左右的訓練,即可達到標準喂量。家畜一般每頭日喂量:奶牛、肉牛15~20千克,馬、驢、騾5~10千克。冬季飼喂微貯飼料,可在頭一天將微貯飼料取出,放在塑料棚舍或室內提溫後再喂。微貯飼料在製作時已加入食鹽,飼喂時可以不加或少加食鹽。
微貯飼料不是全價飼料,隻能代替部分蛋白質和能量飼料。所以用微貯飼料喂家畜,還必須根據各種家畜不同階段的生長發育需要,添加一些其他輔料,配成全價飼料飼喂,方可取得好的效果。
(5)微貯飼料質量鑒定 微貯飼料封窖2周左右,就可完成發酵製作過程。通過看、嗅、摸來鑒定飼料的好壞。
看:優質微貯飼料的顏色,因原料不同而異,青貯玉米秸稈呈橄欖綠色,稻草、麥秸呈金黃色或淺褐色,牧草和青草微貯也呈橄欖綠色。
嗅:優質微貯飼料,帶有醇香味和果香氣味,有的有股弱酸味。若有強酸味,表明在微貯過程中產生醋酸較多,是水分含量多和溫度過高所致。若帶有腐臭的丁酸味或黴爛味,則不能飼喂。
摸:手摸感到鬆散,不粘手,質地柔軟濕潤,即為較好的微貯飼料。如手摸發黏,說明質量不佳;或者雖然鬆散,但幹燥粗硬,也不是好的飼料,這是熟化不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