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適宜的填飼量 填飼量不足,脂肪主要沉積在皮下和腹部,形成大量皮下脂肪和腹脂,而肥肝增重慢,肥肝質量低;填得過多,影響消化吸收,填飼量不得不降下來,對肥肝增重十分不利,還容易導致鵝的傷殘。填飼量由少逐漸增加直至填飽為準,以後的填飼量就維持這樣的水平。鵝的填飼量因品種與個體差別較大,一般大型鵝每隻每天填飼1~1.5千克;中型鵝為0.75~1千克;小型鵝為0.5~0.8千克。填飼前應先用手觸摸鵝的食管膨大部,若已空,說明消化良好,應逐漸增加填量;若食管膨大部有飼料蓄積,說明填飼過量,消化不良,應用手指幫助把玉米捏鬆,以利消化,並酌情減少填飼量。若因填飼量過多等原因導致食管損傷破裂,連續幾天食管中玉米還未消化,應立即屠宰淘汰。
5. 填飼鵝的管理
(1)圈舍保持清潔幹燥,地麵適當鋪墊草,便於鵝休息。力求冬暖夏涼,通風換氣良好,空氣新鮮,為鵝創造最佳生長發育環境,有利肥肝增重提高肝的質量。
(2)保持飼料、飲水、環境衛生,每次填完及時清掃。飼養用具5~7天消毒1次。飲水要充足,水質要清潔,水盆或水槽放置在圍欄外,讓鵝伸出頭飲水,減少水的汙染。
(3)鵝舍圍成小欄,每欄養鵝5~10隻,每平方米2~3隻為宜。鵝圈舍光線宜暗,保持環境安靜,禁止鵝下水洗浴,減少各種應激。
(4)驅趕鵝應緩慢,防止擠壓和碰撞。屠宰前12小時停止填飼。裝運時應小心,防止傷及鵝體。裝運的籠子墊草盡量厚些,裝卸時應雙手捧住兩翅,輕拿輕放。
(四)屠宰取肝與肥肝分級
1. 屠宰
將鵝倒掛在屠殺架上,頭部向下,人工割斷頸部氣管和血管,放血3~5分鍾。放血充分的屠體皮膚白而柔軟,肥肝色澤正常;若放血不充分則肥肝色澤暗紅,肥肝出現淤血等。
2. 浸燙
將放血後的鵝,放在60~65°C的熱水中浸燙,時間1~3分鍾。水溫不能過高,水溫過高脫毛容易損傷皮膚,嚴重者影響肥肝質量;水溫過低拔毛又很困難。屠體應在熱水中翻動,使鵝體各部位的羽毛能完全濕透,受熱均勻。
3. 脫毛
由於肥肝很大,部分在腹部,一般采用人工拔毛。拔毛時將浸燙過的鵝放在桌上,趁熱先將脛、蹼和喙上的表皮捋去,然後依次拔翅羽、背尾羽、頸羽和胸腹部羽毛。拔完粗大的毛後將屠體放入盛滿水的拔毛池中,水不斷外溢,以淌除浮在水麵上的羽毛。手不易拔盡的纖羽,可用酒精火焰噴燈燎除。最後將屠體清洗幹淨。拔毛時不要碰撞腹部,也不可互相堆壓,以免損傷肥肝。
4. 預冷
由於鵝的腹部充滿脂肪,脫毛後取肝髒會使腹脂流失。而且肝髒脂肪含量高,非常軟嫩,內髒溫度未降下來取肝時容易抓壞肝髒。因此,應將屠體預冷,使其幹燥、挺實,脂肪凝結,內髒變硬而又不至於凍結,才便於取出肝髒。將屠體平放在特製的金屬架上,胸腹部朝上,置於溫度為4~10°C的冷庫預冷18小時。
5. 取肝
將屠體放置在操作台上,胸腹部朝上,尾部對著操作者,右手持刀從龍骨末端處沿腹中線切開皮膚,直到泄殖腔前緣。隨後在切口上端兩側各開一小切口,用左手食指插入屠體右側小切口中,把右側腹部皮膚鉤起,右手持刀輕輕沿著原腹中線切口把腹膜割破,用雙手同時把腹部皮膚、皮下脂肪及腹膜從中線切口處向兩側扒開,使腹脂和部分肥肝裸露,然後用左手從鵝體左側伸入腹腔,把內髒向左側扒壓,右手持刀從內髒與左側肋骨間的空隙中,把刀伸入腹腔,沿著肋骨、脊柱與內髒切割,使內髒與屠體的腹腔剝離。然後仔細將肥肝與其他髒器分離。操作時不能劃破肥肝,以保持肥肝完整。取出的肥肝用小刀修除附在上麵的神經纖維、結締組織、殘留脂肪、膽囊下的綠色滲出物、淤血、出血斑和破損部分,然後放入0.9%的鹽水中浸泡10分鍾,撈出後瀝水,稱重分級。
肥肝的分級,主要按其重量和感官質量評定。肥肝重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肥肝水平,肥肝越重,利用價值越高,等級越高;感官評定應以肥肝色澤、組織結構、氣味等方麵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