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衝破國民黨的阻撓,突然宣布成立,不成想僥幸獲得成功。民進黨成立後,很快發展成為台灣第一大反對黨,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和影響,能抗衡國民黨,威脅國民黨政權。但是,1993年縣市長選舉失敗,挫折了民進黨急切而旺盛的快速執政企圖,打亂了其三階段執政計劃。之後,民進黨的發展陷入停滯不前狀態,執政之路接連遭遇挫折。直到1997年底縣市長選舉勝利,民進黨一舉拿下過半數縣市長席位,成為“準執政黨”,執政之路才峰回路轉又見曙光。
2000年,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口號打動台灣選民的陳水扁,贏得當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終結了國民黨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達成台灣史上首次“政黨輪替”。他也一度因此成為台灣民眾期待的“改革者”形象。不過,在執政後期,他卻陷入內外交困的政治困局,甚至幾次麵臨被逼下台的窘境。從自詡為“台灣之子”到被喊為“台灣之恥”,陳水扁亂台8年的同時,也完成了自身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清朝黃宗曦總結曆史興衰成敗後,認為任何朝代都走不出由清廉開始、由腐敗終結的怪圈。崛起於草莽的民進黨打出民主進步旗幟,一開始獲得人民的信賴。民進黨上台之後,其腐敗比國民黨更快更甚,腐敗醜聞不斷。民進黨因此失去了所有的道德光環,因而被人民唾棄。
民進黨匆匆上台,又匆匆下台,人們見證了一個政黨在很短時間裏的興衰沉浮,也再一次印證了一個樸素真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權力的傲慢為民進黨獲得社會大眾的感佩提供了天然的培育空間。但當民進黨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後,自我沉淪、自我放逐、自我毀滅的趨勢一發不可收拾。那個感動人心的黨隻在片刻之間就變成人民痛恨的黨。於是,這個黨什麼都有了,唯獨沒有靈魂、人心和溫暖,這也就難怪“窮得隻剩下權力”的尖刻指責了。
民進黨從來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黨,內部組織和權力結構也是如此,它更像是一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利益一致,組織鬆散的政治團體。即使是在力量迅速成長壯大和執政之後,這一特點未曾發生本質改變。
用心靈貼近民眾,聆聽人民的心聲,走出符合民情的道路才是民進黨的未來。民進黨執政的失敗給了後來人無數的教訓,而這些教訓也將成為寶貴的財富,砥礪著妄想重蹈覆轍的野心家。一個務實、理性、中道、親民的民進黨,一個放棄“台獨”路線,成功實現轉型的民進黨才有可能重新再起的機會;一個自負、孤傲、狂妄,頑固堅持“台獨”路線的民進黨必將被曆史淘汰。
未來的民進黨能否實現浴火重生,人們拭目以待。
作者
201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