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合一”選舉慘敗 陳水扁提前“跛腳”(2 / 3)

都是欺騙秀:“隻會選舉,不會治台”,成為一些台灣民眾對民進黨形象的評價。民進黨5年多執政下來,政局困頓,經濟幾乎原地踏步,加上弊案連連,民眾的不滿溢於言表。

《聯合報》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表現不滿意的比例達到60%多,而滿意的則隻有25%,滿意比例創曆史新低。據島內媒體報道,過去民進黨舉行選舉造勢活動時,動輒有萬人到場,而如今,民進黨的造勢活動最多隻有兩三千人參加。陳水扁19日在彰化縣為民進黨縣長參選人造勢時,一如既往地站在台上聲嘶力竭,但現場空凳一片,有些泛綠支持者更是一見到陳水扁站上台,就馬上起身走人。

民進黨五花八門的選舉秀,其核心就是欺騙。專家提醒,民進黨在最後階段常常會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招數使出來。但俗話說,“上一回當,學一回乖”,民眾不會永遠被欺騙和愚弄下去。如果民進黨不改弦更張,不論還使出什麼新花招,都勢將被台灣民眾唾棄。

所以,不能說民進黨選的不賣力,就競選策略而言,所有戰術的效應已經發揮到了極至。但是,號稱有60萬人的大遊行,未達到扭轉選情的目的。選舉高手邱義仁祭出的“以弊製弊”的“必殺技”也未能救民進黨於危難之中;投票前夜台北縣長候選人羅文嘉的兩度落淚和“我不甘願”的哭喊同樣沒有給民進黨帶來“奇跡”。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民進黨今天嚐到的苦果,其實在它取得台灣的“執政權”以後就已經種下了。5年的時間不算短了,但除了口號和“空頭支票”,誰見過扁當局為選民端出“牛肉”?沒學會如何施政,反倒把自己身上僅有的一件像樣的東西——寫著“清廉”二字的“護身符”也給扔掉了,肆無忌憚地製造出一個接一個的弊案,大官大貪小官小貪,把好端端的一個台灣島搞的烏煙瘴氣,亂象叢生。憑著這樣糟糕的“成績單”,還敢奢望民眾一忍再忍、無限透支的支持嗎?

解讀此次“三合一”選舉的結果,對民進黨來說,更大的警訊還在於:藍軍成功打進綠營的“後方陣地”,士氣大振,信心大增,馬英九就任國民黨主席後“首戰大捷”,風頭無人能擋;陳水扁提前“跛腳”,“四大天王”各自為戰,民進黨的內亂已不可避免;泛綠的基本盤多年來首次出現大範圍鬆動,“台獨鐵票”對選戰的影響力明顯下降;扁當局“綠化”媒體的行動受阻,負作用正在顯現,民進黨的“秀場”越來越小;選民對選舉的激情開始被理性所逐漸取代,民進黨慣用的挑撥族群矛盾、抹紅政黨對手、玩弄兩岸議題等選舉戰術全麵失靈。

照此發展下去,隻要不出現大的意外,2008年大選民進黨恐怕前景不妙。

選舉激蕩民意,台灣民眾已用選票對扁政府提出警告,民進黨應該順應民意,汲取教訓。在剩下的兩年執政期內認真檢討政策,實踐改革,重塑形象,否則民主進步黨真的會成為“民主禁(止)黨”,在未來的政黨政治競爭中生機舞台更小。

毫無疑問,這次台灣縣市長“三合一”選舉,民進黨慘遭“滑鐵盧”之役,國民黨則打贏了重奪政權的三大戰役中的第一役,為2008年“大選”奠定基礎。此次政治版圖的重大分割,勢必引發台灣政局的激烈動蕩。

一是民進黨氣數已由最旺的峰頂向山腰滑落。觀察民進黨是否慘敗最重要的有三個指標:(一)保不住10個席位;(二)丟失最大的票倉台北縣;(三)所謂的“民主聖地”宜蘭縣、嘉義縣失守。一、二項指標都達到了,第三項也完成了一半,丟了宜蘭,說明民進黨已經慘敗!盡管民進黨的大勢不可能一垮了之,衰落的道路還是漫長的,但畢竟難於更上一層樓,這是今後最值得重視的政黨政治現象。

二是國民黨上升的氣勢不可阻擋。台灣民眾對一個嶄新的國民黨重新寄托希望,這是多少年來未見的新氣象、新民意。沒有了舊包袱、舊沉屙的國民黨,上升氣勢猛然而起,今次選舉結果是一次重大驗證,說明國民黨上升的氣勢剛剛開始,展望未來,氣勢如虹,勢不可擋。

三是馬英九的泛藍新共主地位已確立。馬英九在這次選戰中,越戰越勇,最後敢破釜沉舟,宣布不過半即辭職,無畏精神,令人震驚。通過最後演變成為國民黨與民進黨黨與黨對決的此役,馬英九不僅擊敗了民進黨,也奪得了泛藍新共主的地位,自信心將大大加強,對今後團結黨內各種力量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