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藍綠陣營成功操作“棄保效應”。藍綠陣營賦予此次選舉強烈的政治意涵,大搞“棄保”操作。藍綠選民在高度動員下危機意識增強,集中選票支持有勝選希望的候選人。曆次選舉中,親民黨在台北市有15%甚至更多的選票,但此次得票率不過5%,台聯黨在高雄至少有5%的選票,但羅誌明得票不足1%,這說明國民黨、民進黨“棄保”操作的成功。
台北、高雄“市長”和“市議員”選舉成為民進黨遏製“三合一”敗選的“止血強心針”,暫時解除了民進黨的執政危機,然一時的意外之喜會很快過去,民進黨內部選後的風浪正在孕育。
陳水扁是這場選戰最大受益者。選前黨內外出現了許多反扁、責罵“第一家庭”拖累民進黨等輿論。國民黨喊出:這場選舉是對馬英九與陳水扁的信任投票。顯然在高雄市,選民還是“挺扁”的較多,雖然隻多出1114票。有南部鄉親閉眼相挺,陳水扁暫時穩住了局麵,未來的一年多任期他仍然可以安坐“大位”頤指氣使,高高在上搞恐怖平衡,民進黨人上上下下還得看他的臉色行事。
民進黨守住高雄市,陳水扁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但這口氣能喘到2008年5月嗎?看來似乎如此,但至少一個變量,“公務機要費”12月15日初審開庭,若吳淑珍等人一審有罪,扁就該依自己的承諾下台。到時候他會不會再度食言,也很難說。扁此時一定心中十分懊惱,早知道南部死忠選民這麼挺他一家,當初何必說一審定罪就辭職的傻話呢?為了減輕各方壓力他曾兩度宣布權力下放,隔不多久又將權力收回。今後的一年多,隻要陳水扁在位子上,他就不會閑著不管事。民進黨保皇派勢力將越發龐大,以扁的馬首是瞻,聲音微弱的所謂改革派,今後恐怕沒有什麼影響力了。
比較敢講實話的所謂改革派,或膽敢批評扁的人,下場都很淒涼。遠的不說,在“陳由豪獻金案”說了一半實話的沈富雄,辭去“立委”職位的林濁水、李文忠,倡導“新民進黨運動”、在美國批評扁的羅文嘉,“新潮流係”段宜康、鄭運鵬等黨內改革派先鋒,都先後受到“挺扁”集團的猛力圍剿,他們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裏,恐怕很難有所發揮。最衰的應該算林義雄,他看準了時機在選前跳出來為謝長廷拜票。很多人推測他真正的目的是等民進黨北高選輸之後,由他出任黨主席領導黨內改革派。現在雞飛蛋打,高雄市險勝,台北市雖敗猶榮,遊主席絕對不會下台,林先生恐怕連恢複黨籍的申請表也不必填了。早知如此,林聖人又何必出來趟這個渾水呢?錯就錯在他不該南下高雄為陳菊助選,聖人一出手,高雄為之轟動,多出幾千票來,算是保守的估計。
第四,藍綠陣營成功操作“棄保效應”。藍綠陣營賦予此次選舉強烈的政治意涵,大搞“棄保”操作。藍綠選民在高度動員下危機意識增強,集中選票支持有勝選希望的候選人。曆次選舉中,親民黨在台北市有15%甚至更多的選票,但此次得票率不過5%,台聯黨在高雄至少有5%的選票,但羅誌明得票不足1%,這說明國民黨、民進黨“棄保”操作的成功。
台北、高雄“市長”和“市議員”選舉成為民進黨遏製“三合一”敗選的“止血強心針”,暫時解除了民進黨的執政危機,然一時的意外之喜會很快過去,民進黨內部選後的風浪正在孕育。
陳水扁是這場選戰最大受益者。選前黨內外出現了許多反扁、責罵“第一家庭”拖累民進黨等輿論。國民黨喊出:這場選舉是對馬英九與陳水扁的信任投票。顯然在高雄市,選民還是“挺扁”的較多,雖然隻多出1114票。有南部鄉親閉眼相挺,陳水扁暫時穩住了局麵,未來的一年多任期他仍然可以安坐“大位”頤指氣使,高高在上搞恐怖平衡,民進黨人上上下下還得看他的臉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