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問題是,在時空環境已經改變的情況下,民進黨重返街頭運動根本不能獲得當年所取得的政治效果。經過了長期發展以後,台灣政治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對立與對抗的剛性結構,失去了對抗的背景,街頭運動是不可能有正當性的,也不可能取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正如謝長廷批評蔡英文說,在30年前的政治結構下,民進黨處於弱勢,所以要通過“自殘、被打來喚起國際的關心”,但是現在卻還在“做30年前的事情,已無挑戰性。”
不僅如此,在現在台灣民眾要求安定的情況下,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如果一味醉心於街頭運動,不但不能激起其他們想要的悲情意識,反而會被冠以“暴力黨”的名聲,對該黨的未來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台獨”路線阻礙民進黨發展
受扁弊案影響,民進黨一直以來士氣低迷,但卻沒有對其“台獨”路線進行檢討,甚至在台聯黨都淡化意識形態訴求,將訴求的對象鎖定勞工族群時,民進黨仍在不斷強化“台獨”意識形態,不斷以“台獨”訴求進行政治動員。這種情況一方麵反映了民進黨仍舊死抱“台獨”路線、將其作為神主牌不放的頑固性,同時也反映出了民進黨在發展問題上的結構性困境。
其中最為關鍵者,民進黨在道德形象日益崩解的情況下,更離不開“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持。在民進黨看來,盡管“台獨”運動一直在萎縮,但是卻仍是該黨的支持基礎,可以給予該黨無條件支持。實際的情況也是這樣,現在台灣社會對民進黨和陳水扁死挺到底的就是所謂的“台獨基本教義派”。雖然這批人在台灣選民中的比例不超過10%,但是卻可以集結起來製造出很大的聲勢,再經過媒體的放大效果,可以營造出民進黨有“民意基礎”的假象,有利於民進黨拉抬士氣。於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和民進黨之間形成了一個互相支持、抱團取暖的怪圈,一時間難以打破。民進黨內部早有評估,放棄“台獨基本教義派”所帶來的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但是問題也正在於此。民進黨與“台獨基本教義派”之間這種強固的關係決定了該黨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不會輕易改變。過去8年的經驗也已經證明,在民進黨執政期間,經濟議題永遠都不是該黨考慮的首要問題,“台獨”意識形態掛帥的做法對兩岸交流產生了阻礙作用,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情況已經導致大量曾經對民進黨抱有幻想的理性中間選民轉而支持國民黨。在今年的最高領導人選舉中,大量的海外選民回台支持馬英九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未來民進黨如果不能改變路線,對“台獨”路線改弦更張,恐怕會嚇跑更多的中間選民。
此外,在“台獨”運動假本土、假民主、真搞錢的麵目被揭開之後,原先支持民進黨而且比較理性的“淺綠”選民已經對民進黨所謂的“台獨”標榜和“本土”訴求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不信任。這部分選民未必會轉而支持國民黨,但是對民進黨也不再感興趣。相較而言,這部分選民在民進黨支持中文化水平較高、論述能力較強,他們的出走對民進黨的支持結構產生了很大影響,民進黨可能會回到以前以低學曆人群和中南部農業地區人群為主要訴求對象的時代。以民進黨目前的現狀來看,由於改革遙遙無期,與貪腐切割一時也看不到希望,想讓理性選民重新回歸,短期內顯然不可能。
民進黨要進行再一次的“台獨”轉型,這是黨內有識之士的共識,特別是民進黨的年輕世代,對此尤有迫切要求。但是,民進黨的轉型之路必然是漫長而艱難的。
一方麵,一直到目前為止,民進黨內的檢討也沒有完全展開。陳水扁依然試圖和民進黨綁在一起,陳水扁在台上八年來形成的利益共生結構成為阻擋民進黨進行道德反省的強大障礙。在無法對政治操守問題進行係統反省的情況下,進一步的路線檢討基本上無從談起。
另一方麵,在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和民進黨支持者的判斷中,民進黨近年來選舉的重大失利並非是“台獨”路線的問題,而是陳水扁集團的貪腐和政治操守的沉淪導致了失敗的惡果。林濁水就認為,雖然這兩年民進黨氣氛低迷,卻不是沒有機會,接連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在於缺乏改革和和對貪腐進行反省的決心。這種思維在民進黨內相當流行,也是影響民進黨“台獨”路線轉型速度和方向的最為重要的認知障礙。
從根本上說,由於民進黨從“台獨”路線的政治動員中得到了太多的政治利益,所以,該黨決不會輕易放棄“台獨”路線。此外,在“台獨”日益變成“神主牌”的情況下,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往往會產生一個錯覺,即將“台獨”理念與黨捆綁在一起,用“台獨”理念及“台獨”路線來表征黨的存在。這種情況使得民進黨對台灣社會的發展、民意的變化和兩岸關係形勢的改變越來越不敏感,使民進黨的領導者“孤守在權力的屏障內,自陷於意識形態的權鬥糾葛與膠著,卻無力帶領民進黨走出接二連三敗選的困局”,這個黨顯然已經前進到了無法回返的轉折點。2008年連續兩次大規模的選舉已經證明了“台獨”路線在台灣民意基礎的匱乏,但是在既得利益集團的堅持下,這一路線調整依舊是步履蹣跚。
未來民進黨“台獨”路線的檢討和改革的進度和效果取決於兩個方麵的因素:一是世代交替的速度。隻有在主張改革和反省、且與現有利益既得集團沒有太多利益糾葛的年輕世代主導了黨內大局,才有可能對以陳水扁為代表的“美麗島律師世代”進行政治道德的清算,路線的改革才有可能提上日程;二是民進黨內對“台獨”路線的困境要形成一定的共識。當然這也需要經過選舉的不斷錘煉才有可能實現。所以,在可以預測的將來,民進黨還會在“台獨”轉型的十字路口徘徊相當長時間,才有可能做出改弦易轍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