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選舉結果仍然維持了北藍南綠的執政版圖,但是民進黨不僅在南部的基層實力鞏固和深化,而且在中北部的政治力量也進一步擴張。民進黨在“南二都”的台南市和高雄市的候選人賴清德和陳菊,其得票率均超過60%(陳菊的得票與楊秋興的綠營票相加,毫無疑問也超過了60%)。這說明,民進黨已經把南台灣藍綠的政治力量結構鞏固在6:4左右。然而,在新北市、台中市,藍綠結構已經接近。可見,民進黨有足夠的實力,有充分的自信,提出適當的候選人在2012年向馬英九發起挑戰。
另外,這次“五都”選戰,馬英九主打“經濟牌”,搬出一大堆經濟成長、失業率下降等亮眼數字,舉出各個評比機構的樂觀評估,但這些冰冷數字遠遠不如民眾實際感受;馬英九若無法在剩下一年的時間內讓人民普遍感受到經濟果實,選民是否願意在2012年投下信心票?這次國民黨勝選,帶來的不是2012年勝選定心丸,反而凸顯隱藏病因。
沒有陳水扁的民進黨將正式成型 不少人都說,“五都”選舉是對馬英九的“期中考試”,此話當然有其理由。但與此同時,又何嚐不是對民進黨及其主席蔡英文的信任投票?雖然民進黨在此次“五都”選舉中隻能維持平盤,但總得票率卻是2004年“總統”選舉後,第一次過半,得票數比國民黨還要多四十多萬票。此顯示,民進黨在蔡英文主席的帶領之下,已經完全擺脫了陳水扁貪腐案的陰影,從穀底中走了出來,再次走向中興之路。
可能有人仍不服氣,指出蔡英文本人仍是選輸了。表麵上看,確實如此。但要知道,蔡英文的民調曾數度超越朱立倫,令到選戰的最後數天,選戰焦點由台北市轉移到新北市。據民進黨內估計,如果不是那“一顆子彈”使國民黨增加的選票和民進黨流失的選票此消彼長了約有一成的落差,蔡英文應是可以拿下新北市。就連國民黨內也有人認為,那“一顆子彈”在新北市對選票流向造成了四到五個百分點的影響,否則就是蔡英文當選。而且,民進黨在市議員部分,首次與國民黨平盤,是130席對130席之勢。依此估計,在明年底進行的“立委”選舉,民進黨所獲得的議席將會大增並直迫國民黨,打破國民黨在“立法院”內一黨獨大的局麵。倘如此,必將會對國民黨的執政形成強勢的掣肘。
蔡英文的功勞在於顛覆了民進黨的典型選戰作風,不再玩弄選舉技巧,而是注重宣傳公共政策,不再挑動族群意識和藍綠對立,而是祥和溫馨,連選戰標誌顏色也不再是一片綠,而是粉紅、橘黃。這有利於中間選民忘記民進黨以往的各種街頭鬥爭作風,甚至忘卻了陳水扁與民進黨的關聯。因此,雖然蔡英文本人是選輸了,但她將民進黨帶出低穀,並領導民進黨“轉型”,影響卻更為深遠。何況,民進黨在南“二都”贏得更精彩,相信國民黨在今後一個時間內都已很難翻盤,這當然首先是把功勞歸於黨主席,蔡英文並沒有辜負兩年前拱她出選黨主席,由她來帶領全黨擺脫陳水扁陰影的各派係的期待。 相對之下,蘇貞昌確是應了投票日前一天某神秘商人在《萍果日報》刊登的匿名廣告所言,是“輸”定了。他不但輸掉了民進黨本來可能得會唾手而得的台北市長,而且連自己未來的政治前程也給輸光了。實際上,無論是在選前還是在選後,黨人對蘇貞昌不顧黨內共識,自行搶先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堵塞本應是民進黨最理想人選的蔡英文之路,而造成了“損失不利已更害黨”的嚴重後果。如果是按照黨內的共識,由蔡英文選台北市長,蘇貞昌選新北市長,可能戰績會改寫,從而對國民黨形成更大的威脅。蘇貞昌的這種自私自利行為,加上實績戰果不如預期,使他喪失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年“總統”的資格。不要說是“新潮流”可能會徹底背棄他,轉而全心全意支持蔡英文(其實今次“五都”選舉中,雖有部分“新潮流”流員支持蘇貞昌,但更多的流員卻是支持蔡英文,其競選總部的主要骨幹都是“新潮流”流員),就是蘇貞昌的宿敵--謝長廷,更不會輕易放過他。再加上選後吳乃仁將辭黨秘書長職,而謝長廷的大弟子蘇嘉全將重任秘書長,他作為謝長廷的“代理人”,必會在“總統”黨內初選中重演當年謝長廷打壓蘇貞昌的一幕。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因為除了謝長廷是得票最高的第一中常委,蘇嘉全是秘書長,對民進黨的決策具有較大的左右實力之外,“謝係”還是在民進黨宣布解散派係後,唯一不以派係出現,但實質上確是實力最大的派係,在黨內的力量不可覷。在謝係與黨內其他將民進黨選戰失利遷怒於他的各股勢力聯手之下,蘇貞昌隻能是像四年前那樣,再次哀歎“被砍得見骨見血”,灰溜溜地被逐出戰場。並由於他的年齡已經偏大,不符合台灣政壇尤其是民進黨內偏喜中生代的潮流,今後他就將再無緣“總統”夢了。
“大蘇”蘇貞昌將退出政治主舞台,“小蘇”蘇嘉全卻將躍上政治主舞台。蘇嘉全這次表現不賴,對本來是“躺著選也可當選”的胡誌強形成了強大的威脅,“空降”藍營票倉也隻是僅輸三萬票而已,令到國民黨全黨上下驚震。最難得的是,蘇嘉全具有四大優勢。其一是年輕,學曆高,有利於吸引青年人及中產階層選票;其二是資曆完備,曾當選過屏東縣長,也曾任過“農委會”主委和“內政部長”,從地方到“中央”的從政經驗均具備;且也曾任過民進黨秘書長,具有黨務資曆和經驗。其三是其人作風較為穩重溫和,較少極端語言和行為,中間選民容易接受。其四是在民進黨秘書長任內,與蔡英文合作愉快,而且更是與蔡英文一起領導民進黨與陳水扁進行柔性切割,帶領全黨轉型,又以支持陳水扁“司法人權”方式,避免得罪深綠及扁係,拿捏操持得當。如果在重投蔡英文麾下之後,以秘書長弼輔蔡英文主席,民進黨可在“五都”選戰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轉型改革,屆時“蔡蘇配”就將自然成形。但這個“蔡蘇配”的“蘇”,並非是原本人們所預期的“大蘇”蘇貞昌,而是“小蘇”蘇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