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1 / 2)

總之,“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主張內因和外因的辯證統一。唯物辯證法首先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同時又肯定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從而有力地反對了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列寧說過:“要認識世界上一切過程的‘自己運動’、自生的發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這些過程當作對立麵的統一來認識。發展是對立麵的‘鬥爭’。”這種觀點“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認識‘自己’運動的泉源上。”毛澤東關於內因與外因的原理,是對列寧上述思想的重大發展。

3.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的原理,是我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這是毛澤東運用內因起決定作用的原理,總結出來的一條革命鬥爭的根本經驗。無產階級政黨要戰勝敵人,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必須有一條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社會曆史發展規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正確路線和錯誤路線,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黨內兩條路線的矛盾和鬥爭,決定著黨的命運、革命的前途,是黨和革命發展的根本原因或主要根據。從我們黨的曆史看,1927年北伐戰爭時期,革命形勢大好,但是由於陳獨秀推行一條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使大資產階級戰敗了無產階級,革命轉入低潮。相反,在紅軍長征時期,敵強我弱,力量懸殊,客觀條件極為不利。但是,由於在遵義會議上,我們黨確立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路線占了主導地位,革命事業就轉危為安,而且,革命力量日益發展壯大,終於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曆史的和現實的經驗都證明了:“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黨的路線正確就有一切,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政權可以有政權。路線不正確,有了也可以丟掉。“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毛澤東為我們製定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也是唯物辯證法關於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原理的具體運用。毛澤東說:“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幹工業、幹農業,幹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這條路線全麵地體現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辯證法原理。

總之,“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主張內因和外因的辯證統一。唯物辯證法首先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同時又肯定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從而有力地反對了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列寧說過:“要認識世界上一切過程的‘自己運動’、自生的發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這些過程當作對立麵的統一來認識。發展是對立麵的‘鬥爭’。”這種觀點“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認識‘自己’運動的泉源上。”毛澤東關於內因與外因的原理,是對列寧上述思想的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