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事物是靜止的還是發展變化的
靜止地看問題是形而上學的又一顯著特征。在形而上學者看來,事物都是靜止不動、永遠不變的。由於科學和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揭示了物質世界變化發展的規律,在這種情況下,形而上學者不得不承認事物的“發展變化”,但他們所說的變化隻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沒有質變,沒有飛躍,一事物隻能反複地產生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轉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是舊東西的死亡和新東西的產生。唯物辯證法特別強調質變的意義。毛澤東說;“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自然界中,從沒有生命到有生命,從單細胞生物到人類的不斷飛躍;人類社會中,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以及將來必然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依次更替;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為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等等,所有這些事實,雄辯地證明了唯物辯證法發展觀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外因論是形而上學的根本特征。形而上學者認為,事物如果有變化,那也是外力推動的結果,根本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他們既然否認了每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發展的內在原因,就必然到事物的外部,到現實世界的外部去找原因。因此,形而上學外因論必然導致上帝推動了世界運動的唯心論。與此相反,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事物自身的內部矛盾引起的。矛盾著的對立麵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自己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這樣,唯物辯證法就科學地解釋了事物質的多樣性,深刻地揭示了一事物內部以及各個事物之間相互聯係的根本內容,揭示了事物自己運動以及一事物向它事物轉化的源泉和動力。因此,承認不承認“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就成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和鬥爭的焦點。毛澤東在《矛盾論》中緊緊抓住了這個中心,既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又揭露了形而上學的要害,從根本上劃清了兩種宇宙觀的界線。
2.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演變及其階級根源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和鬥爭,由來已久。在人類認識史上,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哲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一定的哲學思想都是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從哲學產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宇宙觀的鬥爭。這個鬥爭同唯物論和唯心論的鬥爭交織在一起。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發展。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鬥爭以及它們同唯物論與唯心論的鬥爭交織的情況,也表現為不同的曆史形態。兩種宇宙觀的鬥爭,自始至終地貫串於全部哲學發展史中。在將來階級消滅以後,這種鬥爭也還會永遠繼續下去。
第二,事物是靜止的還是發展變化的
靜止地看問題是形而上學的又一顯著特征。在形而上學者看來,事物都是靜止不動、永遠不變的。由於科學和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揭示了物質世界變化發展的規律,在這種情況下,形而上學者不得不承認事物的“發展變化”,但他們所說的變化隻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沒有質變,沒有飛躍,一事物隻能反複地產生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轉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是舊東西的死亡和新東西的產生。唯物辯證法特別強調質變的意義。毛澤東說;“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自然界中,從沒有生命到有生命,從單細胞生物到人類的不斷飛躍;人類社會中,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以及將來必然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依次更替;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為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等等,所有這些事實,雄辯地證明了唯物辯證法發展觀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外因論是形而上學的根本特征。形而上學者認為,事物如果有變化,那也是外力推動的結果,根本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他們既然否認了每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發展的內在原因,就必然到事物的外部,到現實世界的外部去找原因。因此,形而上學外因論必然導致上帝推動了世界運動的唯心論。與此相反,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事物自身的內部矛盾引起的。矛盾著的對立麵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自己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這樣,唯物辯證法就科學地解釋了事物質的多樣性,深刻地揭示了一事物內部以及各個事物之間相互聯係的根本內容,揭示了事物自己運動以及一事物向它事物轉化的源泉和動力。因此,承認不承認“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就成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和鬥爭的焦點。毛澤東在《矛盾論》中緊緊抓住了這個中心,既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又揭露了形而上學的要害,從根本上劃清了兩種宇宙觀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