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3 / 3)

在長征中,由於黨中央在軍事上繼續發生錯誤,使紅軍數次陷入危險境地並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自從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以後,才使中央紅軍克服了軍事上的、政治上的和自然界的無數困難,勝利地完成了二萬五千裏的長征,在陝北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重整了革命的陣容,從困難的局麵轉到了順利的局麵。

就1937年開始的抗日戰爭來說。在最初的時候日本占居矛盾的主要方麵,中國則處在非主要方麵,敵強我弱,敵之進攻順利,我之防禦困難。但正如毛澤東的分析,“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性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性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中國共產黨根據中日戰爭互相矛盾著的這些基本特點,規定了抗日的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領導著廣大人民的民族統—戰線,終於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來說。當1946年7月,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革命戰爭的時候,共有軍事力量400餘萬人,又有美國大量的軍事援助,早已利用時間完成了進攻的準備,其局麵當然是順利的。但從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戰爭的那一天起,毛澤東早就斷定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果然,到了1947年12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會議上報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早已打退了國民黨數百萬軍隊的進攻,並使自己轉入了進攻;扭轉了國民黨的反革命車輪,使之走向消滅的道路,推進了自己的革命車輪,使之走向勝利的道路。解放戰爭的曆史,完全證實了毛澤東論斷的正確。

新中國成立之時,首先遭遇到財政經濟困難局麵,財政收支不能平衡,物價波動,金融不穩定,這是蔣介石長期破壞的結果,也受了官僚資本的殘餘勢力的影響。但由於人民政府財政經濟政策的正確,由於黨中央的英明領導和全國人民的艱苦奮鬥,由於土地改革的完成、工商業的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節減,由於“三反”和“五反”運動的偉大成就,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在排除種種困難而又大踏步前進的情況下,我國的財政經濟情況就已經根本好轉了。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革命的轉變時期,是一個相當長的新陳代謝的過程。“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製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徹底、最深刻的革命,因而決定了這一曆史時期新與舊的矛盾鬥爭也是空前尖銳、空前激烈的。

矛盾的主要方麵和非主要方麵互相轉化,上麵已經舉了很多實例說明了,但是抱著機械唯物論見解的人們,卻說有些矛盾的雙方並不互相轉化。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生產力是主要方麵,兩者的地位並不互相轉化。理論和實踐的矛盾,實踐是矛盾的主要方麵,它們的地位並不互相轉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經濟基礎是矛盾的主要方麵,它們的地位並不互相轉化。

一般地,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表現著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生產關係、理論、上層建築這些方麵,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要承認的。我們這種說法,是合乎辯證唯物論的。因為我們承認:在總的曆史發展中,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這就是說:承認社會的物質生活、社會的存在是第一性的現象;社會的精神生活、社會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現象。精神生活是物質生活的反映,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總起來說,社會的思想、理論、觀點等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反映。我們必須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去說明社會的思想、理論、觀點,決不能從社會的思想、理論、觀點去說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即是要從社會存在去說明社會意識,決不能從社會意識去說明社會存在。所以,社會存在對於社會意識具有決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就說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沒有反作用。在社會曆史和社會生活中,社會意識也具有積極的反作用。在一個社會裏,有舊的社會的思想、理論和觀點,也有新的社會的思想、理論和觀點。前者是為腐朽的反動的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它們所起的反作用,是阻礙社會的發展;後者是為新興的革命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它們對於舊社會的反作用,是消滅舊社會,建立新社會。所以當看舊社會開始衰亡,當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已在社會麵前提出新任務時,就產生出新的社會的思想、理論和觀點,成為新興的革命階級的精神武器,化為物質的力量,能夠摧毀舊的社會生活秩序,建立新的社會生活秩序。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毛澤東思想一經掌握了人民大眾,便成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所以中國的人民革命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前麵說過,事物的性質,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麵所規定的。單一的事物隻有一對矛盾,其性質由這矛盾占主要地位的一方麵所規定。例如就甲物搏擊乙物這件事來說,甲物是起作用的一方,如果它的力量大於乙物的力量,就向著起作用力量的方向運動。反之,就向著乙物起反作用力量的方向運動。複雜的事物,則有許多對的矛盾,其中必有一對是主要矛盾,這事物的性質就由這主要矛盾中占主要地位的一方麵所規定。例如生物的內部有許多對的矛盾,其中生的因素和死的因素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生物的生長是由於生的因素占主要地位;反之,如果死的因素占居主要地位,這生物便趨於衰亡而至於死滅。又如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當資產階級還居主要地位時,社會之資本主義的性質不變;反之,到了無產階級占居主要地位時,資產階級便被打倒,社會主義社會便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所以在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問題時,必先分析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捉住這個主要矛盾,然後進而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麵和非主要方麵及其互相轉化的必然性。必須這樣,才能找出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方法。倘若有人不照這樣去具體地分析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而隻是作抽象的研究,那就不能具體地了解矛盾的情況,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