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是在上述條件之下被迫而讚成抗日,並且是懷著陰謀而讚成抗日的,所以在抗日戰爭初期,除了在東戰場和日本軍隊打了一次硬仗以外,以後便是節節後退,終於退守西南,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企圖削弱共產黨的力量,保存和積聚自己的力量。後來到了人民解放軍配合蘇聯出兵東北迫使日本投降之後,國民黨反動派便依靠軍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和美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援助,發動了反共反人民的戰爭,它由讚成抗日革命又轉變到了反革命。最後,它在這場反革命的戰爭中,終於被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所打倒。由此可見,國民黨由革命轉化為反革命,即矛盾著的東西這一個變到那一個,其間包含了一定的同一性。
又比如,就戰爭消滅戰爭來說,共產黨建立革命軍,進行革命戰爭,正是準備著永遠消滅戰爭的條件。為什麼?因為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戰爭,是階級革命戰爭和民族革命戰爭。階級革命戰爭的目的,在於推翻資本主義製度,建立社會主義製度,消滅階級的壓迫與剝削;民族革命戰爭的目的,是打倒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的獨立與自由,消滅民族的壓迫與剝削。帝國主義者所進行的戰爭是階級反革命戰爭和民族反革命戰爭,前者的目的是鞏固階級的壓迫與剝削,後者的目的是鞏固民族的壓迫與剝削。至於帝國主義者互相間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根本上是反革命的。所以隻有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用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民族反革命戰爭,用階級革命戰爭反對階級反革命戰爭,才能消滅帝國主義,消滅階級和民族壓迫和剝削。隻有全世界實現了共產主義,消滅了帝國主義才能最後消滅戰爭。毛澤東指出:“人類社會進步到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國家,到了那時,什麼戰爭也沒有了,反革命戰爭沒有了,革命戰爭也沒有了,非正義戰爭沒有了,正義戰爭也沒有了,這就是人類的永久和平的時代。”
現代的戰爭分為革命戰爭和反革命戰爭兩大類。戰爭的目的,原在於消滅戰爭,實現和平,但隻有革命戰爭消滅了反革命戰爭,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資本主義國家中的無產階級戰勝了資產階級,就能實現國內真正的和平;被壓迫民族的勞動人民戰勝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階級,就能實現民族內真正的和平。但如果要實現“人類的永久和平的時代”,那隻有在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最後消滅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才能達到。在世界帝國主義沒有消滅以前,一個國家的階級革命戰爭,或一個民族革命戰爭,在取得勝利以後,雖然可以實現國內的和平,但和平還是不能確保,因為有帝國主義者要向這些國家侵略,戰爭還是不能避免。在另一方麵,如果反革命戰爭壓倒了革命戰爭,雖然表麵上可以出現暫時的和平,但革命戰爭不久仍將爆發。至於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戰爭(屬於反革命戰爭),當一方戰勝另一方以後,雖然可以出現暫時的和平,但戰爭不久仍要爆發,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又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所以在世界帝國主義沒有消滅以前,戰爭與和平是互相轉化的,戰爭可以轉化為和平,和平也可以轉化為戰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者相互間重新分割世界的戰爭,這次戰爭的結果,由於十月革命的勝利,沙俄帝國主義首先被消滅了,德、意兩帝國主義失敗了,另一方麵,英、法、日等14個資本主義國家進攻蘇聯的戰爭,也被蘇聯打敗了。從那個時候起,世界轉化到戰後的和平的局麵。但這種和平隻是暫時的,因為帝國主義本身就是戰爭的體係,所以日本帝國主義者從1931年起,侵入了中國的東北和華北,意大利帝國主義者侵入了阿比西尼亞,接著日、德、意三個帝國主義成立了反共軸心,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目的在於征服蘇聯、中國、東南歐和東南亞,並進而分割世界(結果,這三個帝國主義者倒下去了),這是世界規模上戰爭與和平互相轉化的實例。再就中國過去的情形來說,和平與戰爭也是互相轉化的。例如1924年至1927年的國共合作,在革命勢力範圍內,是和平的局麵,但到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以後,共產黨便領導工農群眾發動反國民黨的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這是和平轉化為戰爭的實例。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起來抗日,同時也呼籲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直到1936年,國民黨在各種條件下,停止內戰,實現了和平的局麵,這是由戰爭轉化為和平的實例。但階級革命戰爭如果不能消滅階級反革命戰爭,國內的真正和平是不能實現的。所以隻有經過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即經過了革命戰爭消滅了反革命戰爭,我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實現了國內真正的和平。不過這個和平的確實保證,仍須全國人民提高警惕,加強國防建設,保衛我們的祖國,使不受帝國主義者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