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矛盾的對抗形式和非對抗形式(1 / 1)

從此以後,由於毛澤東所采取的黨內鬥爭的正確方針,黨內的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矛盾,沒有表現為對抗的形式。雖然在抗日戰爭初期,黨內曾經發生過反對黨的抗日政策的右傾機會主義的偏向,但由於“毛澤東同誌和這種錯誤想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因而使這種錯誤思想在沒有發生更大危害的時候就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克服了”(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為了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毛澤東在1937年7月和8月,寫了他的著名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深刻而又通俗地解說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糾正了“左”右傾分子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其後在抗日戰爭期中局勢變化較少的時期,黨采取了整風運動的方法,領導全黨幹部和黨員來認識和克服廣泛存在於黨內的偽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思想作風,特別是主觀主義的傾向、宗派主義的傾向和黨八股,因而使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並且使全黨空前地團結起來了。

采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解決黨內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的矛盾,是使黨進步的原動力。所以,黨一方麵必須對於有錯誤思想的黨員進行嚴肅的鬥爭;另一方麵必須充分地給犯錯誤的同誌留有自己覺悟的機會,使他能夠自我檢討,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使不至發展到與黨的正確思想相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過火的鬥爭顯然是不適當的。但犯了錯誤的同誌,如果堅持自己的錯誤不肯改正,反而讓它發展到與黨的正確思想相對抗,那就是喪失黨性,這是與黨員的資格不相容的。

又比如,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統治的城市殘酷地掠奪鄉村,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矛盾鬥爭形式是對抗性的。但是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城市和鄉村是互相協作的關係,條件變化了,它就轉化為非對抗性的。

列寧說:“對抗和矛盾斷然不同。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著。”這就是說,對抗隻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在社會生活中,對抗隻是階級社會中的矛盾鬥爭的形式,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矛盾鬥爭的形式。由於對抗的矛盾的斷然不同,用以解決對抗的矛盾的方法也斷然不同,不能到處套用一個公式。

從此以後,由於毛澤東所采取的黨內鬥爭的正確方針,黨內的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矛盾,沒有表現為對抗的形式。雖然在抗日戰爭初期,黨內曾經發生過反對黨的抗日政策的右傾機會主義的偏向,但由於“毛澤東同誌和這種錯誤想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因而使這種錯誤思想在沒有發生更大危害的時候就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克服了”(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為了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毛澤東在1937年7月和8月,寫了他的著名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深刻而又通俗地解說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糾正了“左”右傾分子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其後在抗日戰爭期中局勢變化較少的時期,黨采取了整風運動的方法,領導全黨幹部和黨員來認識和克服廣泛存在於黨內的偽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思想作風,特別是主觀主義的傾向、宗派主義的傾向和黨八股,因而使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並且使全黨空前地團結起來了。

采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解決黨內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的矛盾,是使黨進步的原動力。所以,黨一方麵必須對於有錯誤思想的黨員進行嚴肅的鬥爭;另一方麵必須充分地給犯錯誤的同誌留有自己覺悟的機會,使他能夠自我檢討,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使不至發展到與黨的正確思想相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過火的鬥爭顯然是不適當的。但犯了錯誤的同誌,如果堅持自己的錯誤不肯改正,反而讓它發展到與黨的正確思想相對抗,那就是喪失黨性,這是與黨員的資格不相容的。

又比如,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統治的城市殘酷地掠奪鄉村,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矛盾鬥爭形式是對抗性的。但是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城市和鄉村是互相協作的關係,條件變化了,它就轉化為非對抗性的。

列寧說:“對抗和矛盾斷然不同。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著。”這就是說,對抗隻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在社會生活中,對抗隻是階級社會中的矛盾鬥爭的形式,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矛盾鬥爭的形式。由於對抗的矛盾的斷然不同,用以解決對抗的矛盾的方法也斷然不同,不能到處套用一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