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深化了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現實趨勢的認識。
首先,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一體化發展規律。它表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社會文明是有機統一地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社會有機體不是經濟、政治、文化的簡單相加,它與經濟、政治、文化既不可分割,又有自己的特殊發展規律,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有著巨大的統合作用。隻有加強社會建設,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從而在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上實現社會和諧,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
其次,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均衡規律。它強調“五個統籌”,概括了社會係統各個要素的內在聯係和辯證統一關係。隻有統籌兼顧、協調均衡,才能在社會深刻變革、生活多樣化的形勢下,正確把握改革力度及發展與建設之間的辯證關係,保證社會穩定有序地向前發展。
“五個統籌”的提出是係統思維與矛盾思維相結合的產物,因此要落實“五個統籌”,必須把矛盾思維與係統思維結合起來。一方麵要看到,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解決的矛盾很多,在諸多矛盾中挑出這五對矛盾給予特別的注意,就是因為它們是重點,其中任何一對矛盾解決得不好,就足以影響大局。另一方麵又要看到,“五個統籌”是一個有機整體,從根本上說是綜合治理,其中任何一對矛盾的正確解決都有賴於正確解決其他四對矛盾為其創造條件。要依據上述思路,抓重點,抓全局,使統籌兼顧落到實處。當然,在落實“五個統籌”時,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科學發展觀最終要落實到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具體工作上。具體工作也有近期與長期、重點與非重點、目的與手段之分,也需要統籌兼顧。至於用矛盾思維還是用係統思維去解決,要看具體情況。不論用何種思維去解決,都要講究實效,不能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再次,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動力規律。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隻有推進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彙聚來自社會各方麵的力量,激活蘊藏在13億人民中的巨大力量,使經濟社會發展充滿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總之,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總結我國發展的實踐經驗,針對我國發展中麵臨的現實問題,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堅持走自己的路所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做法:1.將堅持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起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追求的目的與形形色色的資本主義發展觀都有質的不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堅持了科學發展觀的社會主義性質,有利於堅持以人為本,有利於進行“五個統籌”,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製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2.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要放開手腳。我們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凡遇到與社會製度無關的問題,隻要國外有成功的經驗,都應該采取“拿來主義”。要充分認識到,在發展的問題上,從戰略措施到具體做法,國外有許多先進經驗可以借鑒。能借鑒的自己還去摸索,就背離了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初衷。除了借鑒先進經驗,還要密切關注國外有關現代化建設的研究動態,及時了解其最新的理論成果,這對於我們開闊視野、走自己的路也非常重要。3.使改革與開放在創新上聚焦。要走自己的路,必須大膽創新。科學發展觀的確立是我們黨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因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繼續發揚創新精神。要看到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在人口多、人均占有自然資源少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要同時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任務,又背負著幾千年的文化積澱,這些是我們最大的特殊性。我國地域廣大,各地區的發展程度不一樣,發展條件不一樣,在發展中遇到的具體矛盾也不一樣,因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走創新之路是不行的。改革的實質就是創新,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也是為創新服務的。隻有把改革與開放聚焦在創新上,才能把走自己的路與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有機結合起來。
(三)科學發展觀是生產力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辯證統一
科學發展觀在發展問題上把生產力發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辯證統一起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觀和價值觀相統一的原則,深刻、完整、正確地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目標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考察人類曆史發展有兩大基本尺度,即生產力發展的尺度和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尺度。唯物史觀認為,人類創造性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曆史的基礎,是人類曆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發展也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是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的;人民群眾是曆史發展的主體,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是人類曆史發展的終極目標。這些是馬克思主義曆史觀的基本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