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厲,終點是新起點(1 / 1)

再接再厲,終點是新起點

小學生活結束的時候,也許孩子會舒暢也許會惆悵。舒暢的是可以回家了,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生活了,可以繼續自己的遊戲了,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了……感覺惆悵的也許是,今天的分別,什麼時候才能和老師再次相聚呢?什麼時候才能和朝夕相處了好幾年的同學相聚呢……人,生命的起點在哇哇落地那一刻,終點在駕鶴西去的那一天。我們在短暫的生命階段裏,要經曆不同階段的人生曆程。在階段曆程裏,充滿了很多起點和終點。

小學生的人生曆程,哪裏是起點?那裏又是終點?

梁啟超1900年在《少年中國說》中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這百年名句,不知道影響了我們幾代人,一直到今天它對我們的影響依然深遠。它告訴我們什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呢?

當你小學畢業,走進中學的大門的時候,你必須記住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終點是新的起點。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接再厲,將勤奮學習進行到底!

勤奮學習是做人的根本。

人世間,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作家,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勞的人。隻有個別政客,可以憑著投機取巧,弄到比較大的官帽戴,那隻是名氣大而已,像劉邦,像康生什麼的,即使弄一頂皇帝帽子,副主席帽子,也談不上對人類有貢獻。您可以任意找一個古今中外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然後研究他的一生,就會發現,他們全都認為勤勞是做人的根本。

另一類人,監獄裏的犯人,絕大部分都是妄想不勞而獲的人,絕大部分是懶惰的人。追尋他們犯罪的思想根源,大都不承認勤勞是做人根本,而要靠別的方式去獲取名利地位,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勤勞與否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稱其為人的最要緊的標誌。

勞動創造了人,勞動能使人更接近完美的層次,不勞動,則使人朝相反的方向退化。

學生也是這樣。聰明而勤奮的學生,會變得更聰明,更愛學習,更愛勞動,更正直。

聰明而不勤奮或過去勤奮後來懶惰的學生,會變得自私,貪婪,作弊,會產生許多不勞而獲的愚蠢的想法,以後還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太聰明但勤奮的學生,讀書時持之以恒,都能修完學業。將來參加工作,憑著自己的勤奮也能站穩腳跟,甚至辦大公司,發大財。

聰明而又懶惰的學生,必然成為家庭的負擔,將來到社會上便是社會的負擔。

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個人想要自由自在,輕輕鬆鬆,不勤奮,不付出艱苦的努力,是永遠成不了才的。有的孩子老“長不大”,有的孩子長大了也未成人,主要原因就在於此。

學生階段是最公平的階段,隻要勤奮學習,就有成績;有了成績就更公平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不會歧視任何一個家庭貧寒但成績突出的同學。

真是這樣,學生階段是人生機會最公平、最均等的階段。不管家境多麼貧寒的孩子,隻要他春天辛勤耕耘,秋天就能成為學問上的富翁。反過來,任你是總統、首相、億萬富翁的兒子,春天不耕耘,不勞作,秋天照樣做學問上的窮人,學問上的乞丐,學問上的小偷。

現在,有些人急功近利,宣傳一些浮躁的東西,嘩眾取寵。宣傳一種醉生夢死的人生觀,說什麼人活著,就是吃穿二字。宣傳一些把人變成獸的論調,以致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也傻乎乎地跟著去喊吃喝玩樂的口號,也傻乎乎地跟著這幫子非人的“文人”們去指責勤勞,去諷刺刻苦,去批判努力,去挖苦辛勤勞動的人們。這實在是用懶豬懶鴨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觀察辛勤勞作的人們。在他們看來,豬狗雞鴨的懶惰似乎要比人的勤奮更值得讚揚。

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做人,我們絕不能上隻會吃喝玩樂的“豬鴨”們的當。我們要向自己的孩子大聲疾呼:勤勞是做人的根本。

科學家們說:天才在於勤奮,聰明在於積累。成功等於99分汗水加1分靈感。讓孩子再接再厲,勤奮學習吧,小學時期的結束,隻是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逗號,這個逗號不是終點,是一個新的起點。

中學,是很早就留在我們心靈深處的夢,雖然無法看清它的麵容,但我們始終拽著它的衣角。今天,當這一切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時,才發現它不是我們想要的惟一,它隻是人生旅途的一個驛站。經過片刻停留和簡單準備,我們在告別過去的同時又將向未來出發,這是我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