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桓範!“智囊”為什麼救不了危局(2 / 3)

其實這可真是一件小事,可不久之後那姓劉的自己犯了罪,具體什麼罪不清楚,總之是鮑勳要法辦他了,劉令史這就垂死掙紮了,反正你也不肯放過我,那我就把你的醜事捅上去,大家來個魚死網破吧!

這本來隻是一件小事,可曹丕卻像捉住了什麼大罪狀似的,這就下了一份詔書,說鮑勳這家夥是“指鹿為馬”,好嘛!小小一樁過錯,居然扯得跟趙高似的。司法部門自然覺得過分了,主張罰點款,交兩斤金子算了,最嚴厲的也不過是要罰鮑勳五年勞役,可曹丕登時就大怒了,說鮑勳一定要死,誰敢包庇他,那就一網打盡。

說這話的意思,那就是要鮑勳死。

據說這時候的朝中高官,如鍾繇、華歆、陳群、辛毗、衛臻、高柔一席人聯名上書,為鮑勳求免,甚至抬出鮑勳老爹鮑信的功勞。可曹丕還是一意孤行,殺了鮑勳。

結果,二十日之後,曹丕便也死了,人人都感到惋惜,不是惋惜曹丕,而是惋惜鮑勳,你要是能再撐二十天就好了。

而在曹丕死後,被調離崗位的高柔又重返政治舞台。雖然如此,曹丕因為一點小事便殺害鮑勳,遠甚於曹操在世之際的一切殺人舉動。

曹操殺人,都是因為那些人反對他。而曹丕這回殺鮑勳,卻完全是在殺害自己的忠良。換句話說,曹丕這便是拆除了自家王朝的根基。

於是這一回,不但是司馬懿,而且是蔣濟、高柔,都站在了反對派的一邊。

不過如此說來,好像曹爽得罪的隻是文官,那麼武將呢?這便說一人,那就是在《三國演義》裏曾為曹叡擋老虎的孫禮。當初托孤之際,曹叡曾讓孫禮做大將軍曹爽的秘書長(長史),這自然是個很好的安排。可這曹爽偏就討厭這不怕老虎的孫禮,先是把他安排到揚州去,隨後又轉少府、荊州刺史、冀州牧。

也就在冀州牧任上,因為清河、平原兩個郡的邊界劃分問題,孫禮又和曹爽鬧開了。按孫禮的觀點,那就是一碼歸一碼,你說分界不清楚,把早先分郡治理時的地圖拿出來一看不就得了嗎?於是取圖來一看,那就是平原郡的。

可問題就在於曹爽這個人無法做到公正無二,不知什麼原因,他偏就要把界限朝清河郡有利的方向去劃。孫禮自然不服,這就以辭職與曹爽抗爭。結果曹爽更是大怒,孫禮被罷免一切職務,閑置家中。多虧有人幫他說情,這才出來做了一個城門校尉。

作孽啊,從一州長官變成看大門的,孫禮自然心裏很不爽。雖然後來因為鮮卑犯邊,他又出來做並州刺史,可見到司馬懿,還是一臉不痛快,說著說著還涕泣橫流。

司馬懿這便笑了:“你莫哭,暫時委屈一下而已!”

這話,其實隻是半句而已,潛伏的後半句是:事情一定會有轉機。

為什麼司馬懿如此有把握呢?答案便是這曹爽實在是太囂張,幾乎把能得罪的人都給得罪了。甚至是深宮後院裏的郭太後,都對曹爽很是不滿。原因就是曹爽為了大權獨攬,將她也趕入了永寧宮。

好吧,這麼一來就好辦了,有同僚的讚助,有太後的支持,司馬懿簡直就成了全體反對派的代言人,而他的對手,僅僅是在城外打獵不知城內變幻的公子哥曹爽而已。

於是在這一年(公元249年)的正月裏,司馬懿便進入永寧宮,請求郭太後出來主持公道,而理由就是:

“曹爽兄弟敗亂國典、擅權營私!”

所以,咱不是反皇帝反大魏,而隻是反對曹爽而已。

郭太後等這一天,已然太久,立即便頒下了懿旨。好嘞!司馬懿這便拿著太後懿旨去找蔣濟、高柔,那兩人也是一拍即合。隨後,留在洛陽城裏的大臣們,便幾乎都站在了司馬懿一邊。

說是幾乎,那便是還有例外。那便是曹爽的智囊、當時擔任農林部長的“智囊”桓範,與曹爽的軍政官(司馬)魯芝,加上辛毗的兒子、曹爽的(軍事參謀官)參軍辛敞。

話說這三人,其實都算是當時的精英。曹爽將他們收攏到自家旗下,多少也是一樁少有的智慧之舉,可收而不用,那便隻能說你智慧不足了。

於是,這三人便來到了曹爽所在的伊水之南,這時的爽哥兒,自然也得知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消息,正在砍伐樹木建成鹿角,征發屯兵打算自守呢!

桓範素有“智囊”之稱,這個時候,他便提出了一項頗有分量的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