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桓範!“智囊”為什麼救不了危局(3 / 3)

“司馬懿在京城裏,他的手頭有皇太後及百官,可是也僅僅是如此而已。最重要的籌碼是什麼?那就是皇帝。眼下皇帝在你手裏,你又何需慌張呢?這就去許昌,然後打起皇帝的旗號,號召全國各州郡之兵馬,一同勤王,反對叛國之賊司馬懿,如此一來,又何懼之有?”

方案是不錯,可必須由有能力有膽略的人去實施,才有成功的可能。曹爽顯然沒有信心,他這就開始了漫長的猶豫。

這時候,魯芝也來勸他,說將軍你啊,處在伊尹、周公那樣的高位,這種情形之下被人搞下來,你指望還能獲得赦免嗎?試問以往曆史之上,有這樣的人嗎?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就算你隻是想牽條狗出去逛街都不可能了!

所以,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仿效當年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去許昌,號令天下,討伐司馬懿,一旦如此,誰敢不從呢?

可你若是放棄這唯一的生機,情願做個束手待斃的囚徒,那也就離死不遠了——這樣,你願意嗎?

曹爽當然不願意死,可是萬一司馬懿不會殺他呢?

這便是蠢人的邏輯,幾乎無人可以說服他。不要說是桓範與魯芝,就算是諸葛亮與龐統同在此複生也無濟於事。

而這個時候,司馬懿的兩位代言人來到了高平陵,這便是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

司馬懿之所以選中這些人過來做說降的使者,自然是有其特殊用意的。因為他們都是朝中文臣武將中與曹爽較為親近的分子。

許允,是和李豐、夏侯玄相友善的人。高平陵事變五年後,李豐謀劃發動旨在推翻司馬師的政變之際,便把他的名字列在政變成功後執掌朝政的名單之列,據說這名單就寫在詔書之上,自然司馬師後來說這是偽詔。

許允沒有接受這封詔書,可是也未曾向司馬師報告,直至李豐、夏侯玄等人被逮捕處死。

而此後的秋天,當司馬昭出兵之際,許允就和皇帝曹芳商量,打算在閱兵之際殺死司馬昭,再用這支軍隊去討伐司馬師。

可是這個時候,事實上在京城之中、朝廷之上,曹芳已經失去了所有外援,他不敢發動。於是這起陰謀便無疾而終。

之後不久,司馬師便廢黜了曹芳,司馬家族控製曹魏天下的局麵,正式形成。而許允,在此之前便已經被下令流放樂浪。事實上,他在路上便被殺,根本就沒能抵達樂浪。

而陳泰,便是陳群的兒子。他是司馬師、司馬昭的好朋友,卻也是曹魏的忠臣。日後司馬昭當政之際,不願做傀儡的曹髦寧願與之同歸於盡,而被殺死在街頭之際,他與司馬孚一起枕著曹髦的屍體慟哭。司馬昭也來到現場,假惺惺地詢問陳泰:

“玄伯,你幫我出出主意吧!該怎麼辦呢?”

“隻有殺了賈充,才能謝天下!”

司馬昭的眼中有笑意,他自然是不願意殺他的好幫手賈充:“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你再考慮看看。”

陳泰號啕大哭:“難道我還能說別的嗎?”

公元260年,也就是曹髦死後不久,陳泰也因為過於悲傷而吐血而死。

陳泰是曹魏的忠臣,可是無力回天,隻能以死相報!

尹大目,單從他的名字便可看出他的地位其實不高。事實也確實如此,他是曹氏的家奴出身,如今雖然做著不低的官職,卻深知司馬家是曹魏的敵人。曹爽死後,更是常有報仇的念頭。後來文欽、毌丘儉起兵反對司馬師之際,尹大目就曾自薦做使者,在陣前勸文欽多留幾日,因為司馬師眼瞅著沒幾天活頭了。

可是兩軍陣前,話自然不能說得太白,而文欽又太過急躁,居然聽不懂尹大目話中之意,可憐尹大目隻能大哭而返。

自然,那些都是後話,此時這一大幫子人來到曹爽這邊,是幫司馬懿帶話:

“司馬太傅要的隻是兵權而已,大將軍若是能放棄之,所有爵位富貴,一概可以保留。”

而那蔣濟,也讓他們給曹爽送來一封親筆書信,說司馬懿不想傷害他們兄弟,隻要願意講和,一切都好商量,富貴依舊在,隻是少點實權而已。

曹爽有點心動,但依舊心不甘。

實際上,他既不敢斷然下定決心,與司馬懿死拚,又不甘心就此成為貓口中的老鼠。但問題偏偏是,你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生與死,你總要選一個。

這選擇,實在太難!